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山东师范大学“青春足迹 行走课堂”青年实践队赴泰安、济宁开展调研

2025-09-04 11:36:0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7月7日-7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青春足迹 行走课堂”青年实践队师生一行九人赴泰安市、济宁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调研。学部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李志亮,辅导员山锟任团队指导教师。

实践队师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先后走访泰山九女峰、王林坡村,实地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参观、沉浸体验和深入交流了解到,该片区在当地党委的带领下通过农村变景区、农舍变客舍、劳动变体验等“七变改革”与“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等举措,使曾经落后的村庄焕发新生,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是在这样的走访与见证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如何落地生根的,也亲眼看到了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活力。

在基层善治的探索中,实践队师生深入考察了刘家疃村、史楼村以及梁山河务局黑虎庙管理段,切身感受到“三治融合”迸发出的治理效能。刘家疃村“五社同行”党建品牌让年轻党员、返乡大学生等骨干力量参与村庄管理,激活自治的蓬勃活力,村“两委”委员王丽在交流中热切呼吁青年才俊投身乡村,共同谱写乡村善治新篇章;史楼村“张氏家训”和家庭教育馆生动展示了德治对涵养文明乡风的关键作用,村支书张同朋在座谈中指出全村67户村民同属张姓家族,共同传承家风文明;黑虎庙管理段一线治河人秉持“法融于水”的治河理念,以坚守与担当保障黄河安澜,“三治”同向发力方能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

实践队注重探寻文化根脉,先后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山神庙后方医院旧址与东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在旧址核心区14个主题院落展室里,发黄的药箱、密布弹孔的军衣、红嫂徐凤英以乳汁救伤员的感人故事,让烽火岁月中的信仰与牺牲直击心灵。在传习中心,五个展厅通过图文展板、裸眼3D等展示东平县丰厚的文化积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实践队成员还与国家级非遗端鼓腔传承人丁立新、省级非遗随河船鱼宴传承人孙兰兰深入交流,感受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红色记忆与千年文脉交汇,激励实践队队员担负起传承民族精神、守护文化根脉的青春责任。

走进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师生共同聆听了“攀登者”的办学故事。在参观校史馆和首课思政负责制资料中心时深刻感受到了“山高人为峰”的人本思想,深入了解了“人人能登峰”的教育理念及首课思政负责制的生动实践。座谈会上,岳峰小学系统介绍了课程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及“首课思政负责制”的落实等重点工作,学部实践队学生则进行“思政微课堂”宣讲展示,并在与当地教师的互动中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政育人水平。

“青春足迹 行走课堂”青年实践队在为期五天的调研中,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的“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为精神指引,深入乡土中国,扎根基层一线,走进学校课堂,探访非遗传承,瞻仰革命旧址,全方位、深层次感知时代发展与国情民生。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系统考察“行走的思政课”的现实推进与瓶颈挑战,努力探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最终反馈并优化“第一课堂”的思政教育闭环构建路径。调研暂告段落,但思考并未停止。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梳理案例与问题,致力于将实践认知转化为教育创新的现实力量,真正让思政教育走出课本、走进人心、融入行为,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实践中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作者:郭一凡;范佳音;滕睿歆 摄影:续满源;孟朔伊)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