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年推普入边疆,政策春风越雪山 ——西南民大学子以“钉钉子精神”打通惠民末梢

2025-09-03 12:26:5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5年716日一支来自西南民大的红心“铸”融推普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奔赴海拔4000米的玉树高原,深入玉树市新寨街道、玉树市巴塘乡下巴塘村、玉树文成公主纪念馆、玉树市赛马场、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等地开展推普实践活动。惠及千余名群众,并获得当地牧民、村民们的高度认可,在实践结束之际收到的两封感谢信成为了实践成效的生动注脚。

踏交融印迹·奏推普强音

7月16日,实践团抵达玉树市文成公主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生动呈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经过前期充分准备与馆方沟通,团队深入馆内参观。入口处西安制造的全木仿唐门楼,尽显大唐气象。馆内四个展厅:“大唐盛世”“吐蕃兴邦”“千里联姻”“和谐繁荣”,系统展示了文成公主入藏前后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及汉藏两族通过和亲实现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团队仔细观摩精美的唐卡绘画、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清晰勾勒出历史上汉藏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互鉴的脉络,对民族团结的深厚底蕴与文化交融的深远意义有了直观体悟。此行作为推普实践的前期准备,旨在深刻理解民族交融的历史足迹。纪念馆承载的历史印记与当下的推普工作遥相辉映,为后续实践注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坚实的文化支撑。

心系民所盼·聚力促振兴

7月17日,实践团深入新寨街道、新寨村开展推普调研工作。针对旅游社区特性,采取双线并行方式: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细致评估当地居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重点聚焦其在日常旅游接待(如导览、服务、咨询等)中面临的语言沟通痛点与难点;另一方面,同步对游客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游客在与居民互动(如问路、消费等场景)时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体验、感受,以及因沟通障碍可能引发的误解或纠纷情况。调研过程中,团队不仅收集信息,更同步开展了推普宣传,向受访居民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助力提升其服务沟通能力,服务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并促进多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此次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既是观察民族地区语言生活现状的鲜活窗口,也为后续优化旅游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化解因语言沟通不畅导致的民族间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钉钉子”精神·破语言坚冰

7月18日,实践团深入下巴塘村牧区,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将政策课堂搬进牧民帐篷。实践团采用“藏语顺口溜+普通话关键词解读”的方式,巧妙讲解补贴新政。推普小课堂仅有6名学生,当地气候是16℃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和态度是360℃。帐篷课堂的尾声,扎西指着屏幕学读:原来“草场载畜量”普通话这样说的!大家都默契的鼓掌,而我们的内心“五味杂陈”,或许我们所做的努力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实践团顶风冒雨徒步3小时,只为让最后一顶帐篷里的牧民听懂政策是对牧民的承诺,总书记强调的“钉钉子精神”在此化作具体行动。

image.png

民俗赋能·赛场传音

7月25日在玉树赛马场上,80张双语政策宣传册变身“流动政策站”。先后有32位牧民光临实践团的临时咨询台,最忙的时候是中午,12位牧民挤满咨询台:“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助学贷款需要多少利息”等迫切的询问声此起彼伏。当牧民们知道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额度都上调时,连连称颂国家的惠民政策,说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现在不用担心孩子们因为“钱”这一难关而辍学了。这一幕幕让实践团感受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重量,与之前的实践不同的是,此次发放出去的宣传册边角写满了笔记,而那些笔记成了牧民口袋里的“政策字典”。

“孺子牛”情怀·温暖高原民心

8月4日,“政策小喇叭”在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响起,实践团在学校开设推普小课堂和宣传点位,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和意义。他们将“藏汉”双语政策宣传册带回了家中并深受家长喜爱。

实践团以“爱”凝聚情感,用“细”深耕需求:一行人携带80份问卷、100份宣传册、一面旗帜、一条横幅、一台电脑,他们走村串户,累计入户访谈36人、发放问卷30余份、发放宣传册25份、解决民生咨询32例,真正实现“政策翻越雪山,抵达每顶帐篷”

“共同体”意识·筑振兴根基

从帐篷课堂到赛马盛会,从牧区草场到乡村小学,青年学子以“干字为要”,践行青年学子“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责任。“我们愿做那根连通政策的针,将普通话的线缝进乡村振兴的每道褶皱。”团队负责人曹玉粉说道。他们以“抓铁有痕”的实招破解推普痛点,用“以上率下”的真抓实干,让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在高原生根——当“扎西们”用普通话读懂惠民政策,当“卓玛们”成为家庭“政策翻译官”,一条以语言为纽带、以政策为血脉的振兴之路正在雪域延伸。

青春誓言·服务边疆

新时代青年,于可为时代,要善为,要敢为,要有为!实践团成员时刻谨记党员身份。以‘好'字为纲,做惠民实践的带头人;11天辗转5地,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关,这群青年未居庙堂,却以学子之身践行了为政之道。他们以凡心立功名之志,在静默的玉树高原写下最炽热的答卷:政策入户的星光虽微,终成燎原之势;推普攻坚的脚印虽浅,却烙印在牧民心间。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  曹玉粉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