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春志愿服务团开展“芳园焕彩·绿意守护”公园生态服务与景观提升志愿行动

2025-09-04 10:35:3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书写青春志愿担当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7月5日至9日,青春志愿服务团在风景秀美的长春净月中央公园,成功组织并实施了为期五天的“芳园焕彩·绿意守护”公园生态服务与景观提升志愿行动。本次活动精准聚焦城市公园的精细化生态维护与景观品质提升,精心设计了融实践操作与专业知识学习于一体的活动方案。通过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与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不仅有效改善了公园局部环境,更显著提升了参与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科学素养以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为城市绿意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

“行”生态服务,躬亲力行助公园焕新颜

盛夏的长春净月中央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却也面临着夏季旺盛生长带来的养护压力。志愿服务团的旗帜在微风中招展,身着统一制服、精神饱满的青年志愿者,在公园专业园艺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生态服务工作中。

科学分组,精细作业: 成员们被科学地分为“乔灌木修剪组”、“土壤改良组”和“辅助保障组”。乔灌木修剪组的成员们手持锋利的枝剪、高枝锯和绿篱剪,重点针对园区主干道两侧、重要景观节点及林下空间中的连翘、榆叶梅、丁香、水蜡等灌木丛,以及樟子松、京桃、山杏、杨树等乔木。他们的工作绝非简单的“砍枝”,而是遵循着“疏密有致、通风透光、保持树形”的原则,化身“植物医生”,仔细甄别枯死枝、病虫害枝、交叉枝、内膛枝及影响行人安全的过长枝。每一次下剪都小心翼翼,既要确保切口平滑利于愈合,又要避免过度修剪损伤树势。阳光下,剪刀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汗水浸透的衣衫,一片片原本略显杂乱的灌木逐渐呈现出整齐优美的轮廓,乔木的树冠也变得疏朗通透。

深耕土壤,滋养根系: 与此同时,土壤改良组的同学们则俯身于花坛、绿篱和乔木树穴周围。他们使用专业的鹤嘴锄、小钉耙等工具,耐心细致地松动表层板结的土壤。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疏松土壤能有效改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呼吸,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渗透吸收,为植物健康生长打下基础。成员们不仅疏松表土,还小心翼翼地避开浅层根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遇到土壤贫瘠的区域,他们还会按照园艺师指导的比例,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拌入表层土壤中,为植物补充长效营养。

协作无间,体悟艰辛: 五天的高强度劳动,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高温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手臂因长时间持握工具而酸痛,但没有人退缩。大家分工明确,协作默契:修剪组清理下来的枝条,由辅助保障组迅速收集、捆扎并运送到指定粉碎点;土壤组需要的水和工具,保障组第一时间送达。在忙碌的劳作间隙,成员们互相分享着劳动技巧,交流着观察到的植物特性。一位成员感慨道:“以前逛公园只觉得花草树木漂亮,现在亲手修剪、松土后,才真正体会到每一片绿荫背后凝聚着多少园艺工人的辛劳汗水。这一剪一刀,一锄一耙,都关乎着植物的生命状态,马虎不得。” 亲身参与生态维护的实践,让抽象的环保理念变得具体而深刻,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服务的点滴价值都蕴含在每一个精心操作的细节之中。

“学”养护原理,知行合一强专业内功

本次行动不仅强调“做”,更注重“学”。志愿服务团深刻认识到,有效的生态服务必须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为此,活动精心安排了多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场学习环节,我们同学之前探讨如何更好的修剪

原理讲解,深入浅出: 在公园一处开阔的林荫下,以修剪下来的枝叶和待处理的土壤为直观教具,一堂生动的“公园植物科学养护”现场课开讲了。园艺师结合园区内大量种植的丁香、连翘、榆叶梅、水蜡等灌木,以及樟子松、京桃等乔木,详细剖析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修剪敏感期和修剪原则。例如,针对春季开花的灌木(如连翘、榆叶梅),重点讲解花后修剪的重要性,避免误剪掉已形成的花芽;对于常绿乔木(如樟子松),则强调疏剪内膛枝、保持塔形树冠的方法。园艺师手持树枝,现场演示“三剪法”(疏枝、短截、回缩)的应用场景,强调保留强壮主枝、平衡树冠结构(如保持“开心形”、“疏散分层形”)、控制植株高度的技巧,并反复告诫过度修剪(如“抹头”、“截干”)对植物造成的不可逆伤害。

科学施肥,生态循环: 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园艺师系统讲解了有机肥与缓释复合肥的特性与适用场景。他详细说明施肥的“四适”原则——适树(根据植物种类)、适地(根据土壤条件)、适量(严格控制浓度和用量)、适时(主要在春季萌芽前和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期)。特别强调了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实现养分缓慢释放和生态循环方面的核心优势,并演示了正确的沟施、穴施或环施方法。园艺师还结合公园实际,介绍了“适地适树”原则的精髓——即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或经长期验证的优良引进种,是降低养护成本、提升生态效益的根本。

互动答疑,提升判断力: 讲解过程中,鼓励成员们随时提问。大家结合上午的实践,提出了许多针对性问题:“修剪紫叶小檗时如何避免刺伤?”、“给大树松土应该挖多深?”、“施肥后是否需要立即大量浇水?”。同学们查阅资料进行解答,并通过实际案例(如展示因施肥不当导致烧苗的植株,或因修剪不当引发病害的切口)加深大家的理解。这种互动式学习,极大地激发了成员们的求知欲。成员小李分享道:“以前以为施肥就是越多越好,今天才知道‘薄肥勤施’和有机肥的重要性。特别是‘适地适树’的理念,让我明白生态绿化不是简单的种树,而是科学的选择与配置。” 通过这些学习,成员们不仅记住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初步培养了在生态服务中进行专业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为未来更精准、更有效地应用生态养护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清”环境卫生,躬身示范护绿色家园

一个整洁优美的公园环境,是生态健康的重要体现,也是市民享受绿色福祉的基础。活动第五天,志愿服务团将重点转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公园深度清洁与环保倡导”行动。

公园清扫,还原本色: 清晨,成员们再次集结,手持长柄垃圾夹、环保垃圾袋、手套等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对公园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地毯式清理。清理范围覆盖了游人密集的主次园路、开阔的阳光草坪、幽静的湖畔栈道、儿童游乐区周边以及林间休憩长椅附近。志愿者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角落:草丛中的烟蒂、零食包装袋,步道缝隙里的口香糖、瓶盖,灌木丛下隐藏的塑料袋、纸屑,湖岸漂浮的饮料瓶、食品盒……都被一一夹起,分类装入不同的垃圾袋中。高温下,弯腰、捡拾、装袋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汗水浸湿了后背,但看到垃圾袋逐渐被填满,眼前的环境重现整洁,大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分类回收,践行环保: 本次清洁行动特别注重垃圾分类的实践。在清理前,组织者专门进行了简短的垃圾分类知识复习,强调可回收物(塑料瓶、易拉罐、纸张)、有害垃圾(电池、过期药品,公园内较少)、其他垃圾(受污染的纸巾、食品残渣)的分类标准。清理过程中,成员们严格执行分类要求,将收集到的垃圾准确投入公园内设置的分类垃圾桶,或集中运送到公园指定的分类回收站。

倡导无痕,播撒理念: 清洁行动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环保理念的传播契机。志愿者们主动化身“环保宣传员”,在捡拾垃圾的同时,面带微笑,提醒游客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惊扰野生动物、妥善处理宠物粪便等。遇到带孩子的家庭,志愿者们还会俯下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鼓励小朋友做“环保小卫士”。一位同学说:“向游客宣传时,看到他们点头认同,甚至主动把刚想扔的包装纸塞进我们的垃圾袋,那一刻特别有动力。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参与。” 这次行动不仅让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更在成员们心中深植了“个人微小行动汇聚起来就是改变环境的力量”这一信念,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共绿色空间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收获与展望:在奉献中成长,让绿意永驻心田

为期五天的“芳园焕彩·绿意守护”公园生态服务与景观提升志愿行动圆满落下帷幕。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公园生态服务实践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心灵成长之旅。

在净月中央公园的绿荫下,青春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用汗水浇灌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亲身体验了园艺劳动的艰辛与塑造美好的喜悦,系统学习了园林养护的科学原理与操作技巧,切身感受了维护公共环境整洁的不易与倡导环保理念的重要性。活动深刻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守护城市的盎然绿意,建设我们共有的美好家园,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它始于每一次对细节的专注——是精心修剪时对每一根枝条的尊重,是疏松土壤时对每一寸根系的呵护,是弯腰捡拾时对每一片垃圾的不妥协;它更依赖于科学的赋能——唯有掌握规律、尊重自然,才能让每一份努力事半功倍,让生态效益最大化。(吉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