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汉江平原暑气蒸腾,晨曦七彩假期支教队,这支由六名大学生组成的支教队,在襄阳市襄州区下湾村村委会的临时教室里,正经历着人生中最为特别的成人礼。当粉笔灰混着窗外蝉鸣飘落时,志愿者们逐渐明白:支教不是单向的施与,而是一场关于生命重量的双向奔赴。
"我们走访了全村20余户有学童的家庭,83%的孩子由祖辈照料,父母年均返乡不足2次。"支教队队长李同学介绍。
调研数据显示,该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陪伴缺失(76%)、学习资源不足(62%)、隔代教育沟通障碍(58%)等问题。团队特别记录下孩子们的“微心愿”:“想要会读故事的机器人”“想知道爸爸盖的大楼长什么样”。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期盼,成为课程改革的起点。
针对调研结果,支教团队实施“三维课程革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开发“方言语文”等在地化课程;引入多媒体资源,开设“城市探索”“科学实验”等视野拓展课。
在城乡教育资源仍有差距的今天,这群大学生用行动证明:良好的教育应当像汉江的水,既能滋润秧苗生长,也能载着梦想远航。那些深夜修改的教案、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被泪水浸湿的作业本,共同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作者: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李旻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