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积淀。而当我漫步在双龙巷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里,曾是河大校友杜孟模先生的故居,一个见证了革命风云与岁月变迁的地方。
双龙巷,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它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见证了开封的沧桑巨变。走进双龙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和斑驳的青砖黛瓦,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历史的长廊中。
随着步伐的深入,我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引着,来到了双龙巷64号——杜孟模故居。这座故居并不显眼,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门楼上,“平安”二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既是对个体平安的祈愿,也是对社会安宁的期望。这一刻,我仿佛能够感受到杜孟模先生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杜孟模,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熟悉,但他在河南大学(以下简称“河大”)的历史长河中,却是一位不可磨灭的杰出校友。他的一生,是革命与教育交织的传奇。
杜孟模生于1904年,字宏远,河南杞县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家庭熏陶,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五四运动”前后,少年时代的杜孟模在杞县进步知识分子孟墅垣开设的私塾中读书,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书刊,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
1925年,杜孟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在北大期间,他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他曾任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宣传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在“三一八”惨案中,他组织同学去天安门参加国民示威大会和游行,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和段祺瑞政府的卖国罪行,被前来镇压的军警打伤,腿上留下了一处永恒的伤疤。
新中国成立后,杜孟模历任开封高中校长、河南师专副校长、河南大学教授、开封市副市长、河南省数学学会理事长、新乡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副院长等职务。他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统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站在杜孟模故居的门前,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轻轻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世界。
故居内部陈设简单而朴素,却处处透露着主人的高雅情操和深厚学识。走出杜孟模故居,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杜孟模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默默奋斗,同时也在教育事业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革命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那种坚定信念、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他的教育理念也让我深受启发。他注重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人品和道德,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道路。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我感激杜孟模先生为河大做出的贡献。他不仅是河大的杰出校友,更是河大的骄傲和荣耀。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河大的师生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同时,我也感激双龙巷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为我们保留了这样一处珍贵的红色遗址。它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缅怀先烈、接受教育。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杜孟模故居将会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一处圣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站在双龙巷的尽头,回望杜孟模故居那扇厚重的木门,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里,曾是一位杰出革命者和教育家的生活印记;这里,曾见证了开封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风云变幻。
而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杜孟模先生的一生,是革命与教育交织的传奇。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让我们在追寻历史记忆的同时,也铭记这位杰出的河大校友——杜孟模先生!(作者:河南大学张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