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智”绘红文卷,“数”启新县章——河南大学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2025-08-22 10:35:0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数字星河辉映,永恒铭刻烽火岁精神坐标;云端印记永存,动态承载百年奋斗的信仰基因。新时代的号角激荡数字浪潮,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文化强国蓝图中,“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被赋予关键使命——以技术之力激活红色资源,构建“可感可知、可存可传、可创可新”的红色基因传承范式。青年一代躬逢其盛,当以数据为脉络、云端为场域,勇做数字时代的红色“译码者”:在虚实交织的实践中解构历史深度,在技术赋能的探索中重构文化传播逻辑,让革命精神在数字土壤中生生不息。值此战略转型之际,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觅红踪、探红源、铸红魂”社会实践队于8月9日至14日奔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在这片深植“不畏艰苦、敢为人先、深明大义、团结奋进、赤胆忠心”将军县精神的土地上,开启一场红色基因的数字化解码行动。

廿八寒暑旗不落,一片丹心向党红。

实践团队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踏入庄严肃穆的场馆,小小讲解员与工作人员专为团队展开细致讲解。从革命历史文物到珍贵影像资料,在一个个展厅中,队员们深入了解鄂豫皖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聆听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英勇故事。这种专属的学习体验,让党史知识不再抽象,而是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有效提升了队员们的思想觉悟,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激励着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队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合影)

鄂豫皖畔数字风,民声坐标引红程。

实践团队聚焦红色文化数字化,深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团队在线上线下广泛收集了涵盖多个年龄段游客对数字化的认知、需求与建议。调研收获丰富,特别是受访游客们对探索数字化新形式普遍表示期待。一位热情参与的“大哥”在填写平板问卷时说道:“这种方式好啊,方便!多了解大家想法,特别是年轻人的,对咱们红色文化发展肯定有帮助!”此次系统调研所获信息与反馈,为新县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来自公众视角的观察与支持。

图为游客在做线上调查问卷

数字赋能红基因,云端永续大别山。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调研中,调研表明数字化手段与传统讲解方式正逐步融合。智能讲解器为游客提供标准化导览服务,而小小讲解员则通过生动的讲述传递历史情感,二者优势互补。智能设备的应用展现了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基础,同时调研也发现存在提升空间——例如,增设扫码互动导览、AR场景还原等深度体验功能,有助于丰富参观体验,弥补人工讲解覆盖面的不足。当前工作重点在于深化数字技术与革命历史内容的结合,探索更多元的展示与互动形式,开发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产品,以增强革命历史传播的感染力。

(图为小小讲解员的讲解与智能讲解器声韵交融)

红校云窗阅峥嵘,智媒星火淬初心。

鄂豫皖苏区列宁高级学校旧址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实地调研显示,该教育基地当前展陈形式以静态实物为主,数字化存在明显不足。为活化历史资源,实践团队针对性开发了“新县红色文旅知识库大模型”,系统整合新县文史资料,提供智能化历史信息检索服务;同步制作系列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列宁高级学校革命故事,以影像叙事还原历史场景。两项举措旨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传播体系,为公众访问红色资源提供多元路径,拓展革命历史教育的覆盖维度。

图为新县文旅知识库全能大模型

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走进新县,深入调研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探寻新媒体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路径。在这片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上,队员们不仅深刻感受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更坚定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的理想信念。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锤炼了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青春之姿勇担时代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注入蓬勃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鄂豫皖苏区高级学校合影

投稿人:卫丁嘉 张弛 赖奕霏 产文庆 廉书华

指导教师:邵明伟 陈艳玲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