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夏日托管与实践,助力普通话传播

2025-07-28 13:07:4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蒲公英团队结合七彩假期公益课程等多元课程助推普通话推广落地生根

2025年7月,蒲公英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巫山青少年宫,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普通话推广课程。通过经典浸润、表达实践、方言对比、趣味互动等创新形式,为当地青少年打造了沉浸式语言学习平台,让普通话学习从枯燥的知识灌输变为生动的探索体验,有效助力了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传播普及,为推动语言文化振兴工作注入了青春动能。

经典诵读筑基:让规范发音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

首堂课程以“典耀中华”为核心主题,将传统文化赏析与普通话发音技巧教学深度融合。课堂上,团队通过PPT展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苏轼“但愿人长久”等经典诗文片段,引导青少年在诵读中感受语言韵律之美。最终的“分组诵读大比拼”中,青少年们以饱满情感演绎经典,获胜小组获“经典诵读小达人”电子勋章,在文化熏陶中筑牢了普通话发音基础。

(倪巾茹为孩子们开展经典诵读课)

表达实践赋能:用声音传递自信 让语言成为展示自我的窗口

“每个人都是故事的讲述者”——在故事与表达实践课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课程先引导青少年围绕“迷路的小鸟”“难忘的经历”等主题构思故事开展配音教学。团队成员现场示范如何根据角色情绪调整语气语速,PPT同步呈现“感叹句声调上扬”“疑问句尾音提高”等实用技巧。课后分享中,孩子们纷纷表示:“敢用普通话大声表达了,感觉自己更自信了。”

(谭璐阳为孩子们开展课程)

方言对比启智:在语言演变中理解规范使用的意义

为帮助青少年厘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联,课程特设“方言与普通话演变”专题。课堂伊始,PPT展示的巫山方言“娃儿”“搞啥子”与普通话“孩子”“做什么”的对比,瞬间引发共鸣。团队结合明清官场交流场景、《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等历史素材,针对方言中“n”“l”不分、“你走先”与“你先走”等语序差异,通过方言谜语互动游戏,让青少年在趣味中理解“方言是家乡的根,普通话是沟通的桥”的深刻内涵。

(汤依诺为孩子们讲解方言官话到普通话的演变与联系)

趣味互动增效:游戏中练应用 让普通话学习“玩”出成效

“普通话趣味王国大冒险”主题课程将学习融入闯关游戏,点燃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词语接龙环节,各组围绕“阳光”“天空”等词汇展开接力,“你说我猜”中,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大熊猫”“彩虹”等词语,协作闯关;情绪表演环节,大家通过语言描述与肢体动作情绪,在欢笑中积累表达词汇。最终,让青少年在团队协作与趣味挑战中,悄然提升了普通话应用熟练度。

(马娅为孩子们开展普通话趣味游戏)

此次系列课程以实践为导向,通过结合七彩假期公益课程多元创新形式让普通话学习“活”起来、“趣”起来,不仅为巫山青少年搭建了优质语言学习平台,更以点带面推动了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深度传播。蒲公英团队表示,将持续深耕乡村语言文化振兴领域,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助力更多青少年在规范语言的赋能下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蒲公英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地调研

为深入了解乡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近日,蒲公英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活动。

团队聚焦乡村群众语言文字掌握与使用状况,通过问卷形式,从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文字状况、普通话使用与数字媒介等维度展开调研 ,涵盖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语言掌握程度、不同场景语言使用、普通话推广挑战及数字技术与语言教育关联等内容,全面挖掘乡村语言生态与普通话推广现状。

(田林,陈智琳进行实地社会调研)

此次调研,为掌握乡村语言实际需求、优化推普策略提供一手资料,蒲公英团队将持续深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语言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能。

红色宣讲助力普通话传播和当地文旅创新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蒲公英团队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的政策激励,致力于推广普通话,结合当地特色与文旅宣传开展志愿活动。

(田林、倪巾茹、马娅、钟伟洋老师、吴思洁、龚伦钦、曹黄举志愿合影)

未来,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探索更贴合乡村的推普路径,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发展的交流桥梁,守护好地方语言文化根脉,双向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作者:王思睿 丁雨洁 卢奕如 何沣芫 谭璐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