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河大三年记:感恩相伴,逐梦前行

2025-07-23 08:21:5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岁月如汴水东流,明伦檐角的日影已流转三载。当图书馆门口的树叶绿过第三遍,我才惊觉与铁塔湖的晨昏相伴已逾千日。抚摸着笔记本扉页上“止于至善”的烫金校训,万千情愫在暮色中渐次舒展。

记得二零二二年的九月份,我攥着行李箱的掌心沁满薄汗,看着明伦校门飞檐上栖着的鸟儿扑棱棱掠过晴空,踏入校门的一刻,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心底也藏满了不舍的酸涩。那时的离愁如开封城墙的爬山虎,在阳光照射下落出斑驳暗影。而今才懂,家人未说出口的牵挂,恰似清明上河园夜游的画灯,始终在记忆深处温暖闪烁。

大二时在十号楼邂逅了真理的模样。马院的课堂总带着时代特有的脉搏温度,师者以粉笔为篙,带我们撑开理论的涟漪,荡向现实的长河。而今漫步贡院碑林,已能从容辨认每一道时光的刻痕。备战“挑战杯”的夜晚,寝室里通明的灯火中,我们为乡村振兴的案例反复推敲。跟随老师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焦桐年轮里生长的故事让理论有了大地的温度。那些啃读《共产党宣言》的日子,那些在师范生教学竞赛中与同伴相视而笑的瞬间,都化作精神原野上拔节的声响。

汴水东流处,明伦草木深,铁塔风铃正吟唱着新的序章。站在大三眺望过去,终于明白,这所百年学府给予的不仅是知识图谱,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眼界与胸襟。感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遇到的每一盏思想的明灯,那些带着粉笔灰的温暖手掌,为我们推开认识世界的轩窗,铭记“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它已内化为治学做人的精神坐标。未来当携着河大给予的精神火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星河中继续求索——因为我们站立的地方,正是中国。我们怎样,中国便怎样。(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佳涵)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