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研教相长,知行合一: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的辅导员楷模

2025-07-22 09:28:5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高校教育的前沿阵地上,有这样一位辅导员,她将工作与理论深度融合,以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学生成长与教育发展铺就坚实道路。她就是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团委书记康玮,一位以研究为驱动,以实践为基石,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的教育工作者。

一、教学:立足讲台,践行理论

康玮身兼《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修养》等公共课的教学重任,在课堂上,她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引路人。例如,在《职业发展与规划》课程中,她不仅传授职业规划的理论框架,还将自己在学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毕业生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如何在实际职业选择与发展中发挥作用。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觉得理论空洞,而是能够将其与未来的职业道路紧密相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凭借对教学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她先后斩获省金牌微团课金牌和省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三等奖,这不仅是对她教学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模式的肯定。

二、科研:实践中生发理论,理论反哺实践

(一)网络情商教育:源于实践的理论深耕

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康玮敏锐地察觉到情商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国内在此领域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基于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注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她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研,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主持开展省教育厅《湖北省大学生情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等2项课题。持续多年开展调研,通过大量调研问卷以及与学生的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大学生情商现状,基于此确立了涵盖自知、自制、自励、她知和移情五个方面的情商教育内容。这一理论成果并非束之高阁,而是通过撰写31.5万字的专著《大学生情商教育及实践》,进一步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该专著荣获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成果二等奖,充分证明了其实践价值与理论高度。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探索网络与大学生情商的关系,构建网络情商教育模式,发表12篇核心等期刊论文,其中《当代大学生上网情况与情商关系调查报告》获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成果一等奖,为高校了解网络对大学生情商的影响,如何借助情商教育开展网络成瘾预防以及借助网络开展情商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模式。

(二)网络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导向的理论创新

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日益加深,康玮意识到网络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她从实践出发,主持并完成《网络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分层培育方式研究》等3项省部级课题,通过多年的数据调研,基于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思想行为变化的观察与分析,提出高校团员分层分类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这一体系依据适应超越规律和空间理论,将培育层次划分为普及、基础、实践、拓展、提高五个层面,并针对每个层次明确了具体的教育对象、内容和目标。这一理论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更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被团中央参考用于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并在全国推行,荣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特等奖,有力地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三)协同思政:解决实践难题的理论突破

在高校思政工作实践中,康玮发现班团协同不足严重影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这一实践中的痛点成为她开展研究的切入点。她主持并完成《网络时代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研究》等8项省部级项目。通过深入剖析班团在职能、干部等方面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运用协同理论提出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包括目标、运行、干部、职能、管理五个方面的一体化设计。这一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极大地发挥了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其咨政报告得到团中央书记的肯定与亲笔批复,并被团中央和教育部采纳。提出的班团一体化机制作为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制度在全国推广,成功实现了从实践问题到理论突破,再到指导实践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育人:多维实践,验证与拓展理论

(一)网络思政: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

为了将情商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康玮在网络思政领域积极探索。她深知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理论指导下,精心制作几十部微团课视频,这些视频内容紧密结合网络热点与学生实际需求,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视频一经推出,便获得团市委和市妇联的报导与推送,充分证明了其在网络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性。

同时,她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政治宣讲,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荣获省十佳回乡志愿宣讲员、省优秀社科专家志愿者称号,并受邀参与团中央第二课堂大数据蓝皮书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的撰写,进一步扩大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影响力。

(二)党团建设:理论引领下的模式创新

在党团建设方面,为夯实培育平台,康玮基于对学生成长需求与党团工作规律的深刻理解,首次提出并创建班团协同运行和楼层服务小组模式。楼层服务小组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诸多优秀学子,被评为湖北省党建案例二等奖和荆州市杰出青年文明号。所带的班级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

班团协同运行模式以班团协同理论为基础,旨在打破传统班团工作壁垒、增强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工作效率与育人效果;党员楼层服务小组,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层次化管理链和常态化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了学生在宿舍层面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与监督。实践证明,这些创新模式成效显著,不仅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众多优秀学子,还荣获湖北省党建案例二等奖、荆州市杰出青年文明号、全国师范学工部长案例三等奖,以及教育电视台优秀工作案例,全国活力团支部。这一系列荣誉充分验证了理论指导下实践创新的价值,同时也为党团建设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案例与拓展方向。

(三)双创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育人

康玮结合自身系统分析师的专业背景,将网络与大学生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双创工作实践。她指导学生制作愿益等志愿APP和娓娓道来、AI研安、诗文涵音等智能体,从项目策划、技术实现到市场推广,全程运用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这一实践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更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挑战杯省金奖、研创赛文化中国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在公益和移动互联专项赢得佳绩。同时,她指导学生发表中英文论文28篇,获得挑战杯国家银奖等10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充分展示了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的强大效能。

(四)社会实践:理论指导下的知行合一

认识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康玮以网络与大学生情商、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为指导,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支教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反馈进一步完善理论。在她的指导下,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等国家奖项8项,获批参与团中央3项社会实践项目和9项志愿宣讲团,申报的课题获批全国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课题2项。这一系列成果表明,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更是推动理论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动力。

凭借在教学、科研与育人领域的卓越表现,康玮受聘为团中央助理研究员,并受邀在全国学校共青团学术年会作大会主题报告。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研究型辅导员的深刻内涵,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树立了标杆,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探索育人之道的征程中不断前行。(通讯员:郑海 苏立诚)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