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硒光沃野生辉 青春红链赋能

2025-07-23 08:18:54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在习近平总书记“饮水思源,绝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的殷殷嘱托下,革命老区于都县正探索一条科技兴农的特色振兴路。7月2日,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都’显风华,公管致‘兴’”实践队走进梓山富硒小镇核心区——于都硒博馆,在科学图景与产业脉搏中,解锁这片红土地蕴藏的“硒”望密码。

步入硒博馆,现代科技感与丰饶物产交织扑面而来。展馆内,富硒蔬菜青翠欲滴、富硒大米颗粒饱满、富硒脐橙色泽诱人、富硒鸡蛋营养丰富,琳琅满目的特色产品构成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图景。当讲解员深入剖析“硒”这一生命必需微量元素的神奇功效时,实践队员们豁然开朗:硒是人体多种抗氧化酶的核心成分,堪称“心脏守护神”与“免疫调节师”。它构筑起抵御自由基侵害的防线,维护着心脑血管健康与细胞正常代谢。然而,我国有相当广袤的国土属于缺硒地带,普通食物中硒含量普遍偏低。于都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这片土地天然蕴藏着丰沛的硒元素,为孕育健康农产品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根基。

在沉浸式数字展厅中,实践队的队员们见证了于都如何以科技之力点土成“金”。展馆揭示,当地不仅拥有富硒土壤的天然禀赋,更通过科学的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对硒元素的精妙调控与植物高效转化,形成了一套融合生物技术、精准农业与智慧管理的“富硒密码”。更令队员们惊叹的是,于都依托这一独特优势,已建立起一条从富硒土壤改良、标准化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与品牌化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将天然资源转化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以前只听说富硒产品好,今天才真正明白背后的科技支撑有多强!这完全是资源禀赋与现代农科的双轮驱动!”实践队队员邓语悟在参观后感慨道。展馆讲解揭示,于都已建成省级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富硒产业正实现华丽蜕变,从单一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高附加值的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精深加工,乃至融合生态康养旅游等方向加速拓展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型“希望产业”。

科技赋能之下,富硒产业正深刻改变着当地民生图景。实践队深入调研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发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如血脉般深入乡野。这一模式高效运转,驱动着周边数万农户稳步增收。富硒农产品不仅成功打入全国高端市场,更借助电商平台的东风,突破地域限制,将优质健康产品送入千家万户,让老区人民实实在在地共享“硒”望红利,生活品质因“硒”而变。

“富硒产业是科技与农业的精彩碰撞,更是于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带队老师汪永航在参观后总结道,“它鲜活展现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其产业链的搭建与带动农户增收的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于都经验’。”

在展馆研讨室,一场关于富硒产业模式的“思想碰撞”热烈展开。实践队队员们依据所见所闻,纷纷提出将“富硒产业品牌化战略”“科技惠农政策效能评估”“电商赋能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关键议题纳入后续调研重点。他们渴望将课堂所学融入这片热土,提炼出可推广的实践智慧,为更广阔的乡村注入振兴动能。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科技田野里看见未来。此次硒博馆之行,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现代农业强劲的创新脉动,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服务乡村的信念种子。于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富硒产业已从点点星火汇聚成蓬勃生长的森林;而年轻一代的智慧与汗水,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为这壮丽的“硒”望图景续写更为绚烂的青春华章——当科技之光点亮乡土,老区的丰饶未来,正与青年力量同频共振。(文/曾曦 邓语悟 干非菲 宋瑶瑶 图/曾曦 干非菲)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