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至8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惊蛰剧社在校内成功举行了暑期训练。本次活动以"夯实基础、提升素养、探索创新"为主题,剧社成员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和剧场观摩,深入体验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新作为。
8月25日上午九点,排练厅内准时响起练声的气息声。在专业指导下,成员们从最基础的呼吸训练开始,通过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等练习,逐步掌握气息控制的要领。"要注意感受横膈膜的运动,让气息成为声音的支撑",徐子奕说道。在训练过程中,成员们相互观摩、交流心得,不断调整呼吸节奏。声音训练环节,成员们通过元音发声、绕口令等练习,着重改善音质和吐字清晰度。一名成员在训练日志中写道:"原来每个字的发音都有这么多讲究,声母要清晰,韵母要饱满,声调要准确。"
图为徐子奕带领成员进行发音练习
随后的艺术实践环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在8月26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剧本分析会上,成员们不仅研读剧本,还查阅了大量关于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研究资料,深入探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饰演佟振保的徐佳慧同学分享道:"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点,这种理解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表演的分寸。"
图为成员在就话剧《雷雨》进行探讨
8月28日开展的《青蛇》的排演过程充满创新探索。成员们尝试用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来演绎传统故事,在专业指导下,他们仔细揣摩每个动作的情感表达。"青蛇的妖性与人性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体现",导演在排练时强调,"这个转身不仅要优美,更要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挣扎。"
训练期间,剧社也注重理论学习和艺术鉴赏。成员们集中观摩了多部国内外经典话剧的影像资料,每场观演后都组织专题讨论,从剧本结构、导演手法、表演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雷雨》,我直观地感受到了表演风格的演变",田宇瑞在讨论中说道。
而随着集训的深入,成员们渐渐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创作实践。8月30日,在最后的汇报展示中,五名成员分组创作了短剧作品,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全部自主完成。其中一个小组改编了校园题材故事,用写意的手法表现了大学生活的点滴;另一个小组则尝试实验戏剧,用肢体剧的形式表达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图为成员在进行短剧表演
本次暑期训练是惊蛰剧社推进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训练,成员们不仅提升了戏剧表演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艺术创新能力。未来,剧社将继续深化训练模式改革,推出更多优质戏剧作品,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