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纪实(六)
一、实践目的
思政微电影以光影为笔、故事为墨,将抽象的思政内涵转化为具象的青春叙事,既是创新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也是传递时代精神、涵养青年信仰的重要媒介。为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刻板边界,让青年学子在光影艺术中主动探寻思政真义,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于2025年8月9日至8月15日特策划开展“影动青春岁月·悟明思政真义”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准备工作
为深入践行篇章主题,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实践团核心成员在活动筹备阶段进行了周密策划。何青蔓同学牵头负责策划案撰写,紧扣“慧启思政新境”的核心要求与青年学子特点,深入思考如何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潮”起来。经过广泛搜集资料,研究优秀思政微电影案例,分析青年群体观影偏好与学习模式,并充分借鉴线上线下融合的活动经验,最终构思并撰写了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思政微电影观看与学习活动策划案》。该策划案以“影动青春岁月,悟明思政真义”为主题,通过“看、思、悟、行”的闭环学习设计,巧妙实现了青春叙事与思政价值的有机统一。方案着力推动青春话语体系与主流价值内核的交融互鉴,以年轻化的活动设计、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和互动式的交流分享,让思想教育既有青春活力又具时代深度,激发成员热情,引导大家在光影艺术的魅力中主动探寻、深刻领悟思政真谛。
(二)实践过程
8月9日-8月10日,实践团成员紧扣“用光影艺术讲活思政课”核心目标,开启了系列实践活动。活动策划组从海量作品中细心遴选,最终确定《天山巍巍,精神永驻》《爸爸的戏箱》《左联回响》《接力》等50余部内涵深厚的优质思政微电影。
8月11日-8月14日,成员们各自认领一部专属影片进行鉴赏与学习。团队成员通过不同的视角,结合微电影实例进行拆解,着重解析镜头语言、光影色彩、声音设计、剪辑节奏及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观影时,成员们实时记录关键信息点、艺术亮点、情感触发点及思想困惑点。遇到关键情节、精彩镜头或复杂隐喻,便主动暂停播放、反复观摩,借助所学方法论细致拆解。部分成员还主动查阅影片背景资料、导演阐述、相关历史事件或理论文献,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深化理解。
8月15日,成员们集中精力对观影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成员们围绕前期提炼的“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不同影片处理相似主题的策略差异、同一艺术手法的多元运用以及思政元素的共性展现。大家各抒己见,针对具体影片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整个研讨环节按计划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8月14日,成员们集中精力对观影笔记进行了系统整理。15日上午,实践团分组研讨会如期举行。成员们围绕前期提炼的“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会上,成员们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不同影片处理相似主题的策略差异、同一艺术手法的多元运用以及思政元素的共性展现。大家各抒己见,针对具体影片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整个研讨环节按计划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成员感悟
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刘晏宁同学表示:“参加这次思政主题微电影鉴赏活动,我收获颇丰。从初学时对影像分析方法的生涩,到实践中能精准拆解镜头语言里的思政内涵,每一步都让我对“以影载道”有了更真切的体悟。在交流讨论中,不同视角的碰撞让我看到,思政微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传递理念,更在于激发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共情与思考。未来,我会将从影片中汲取的精神养分,转化为担当作为的行动力,努力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时代精神的传播者。”
2024级考古学专业孙鹤菲同学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思政课资源以更新颖的形式在网络上呈现,思政课微电影就是其中之一。它以生动的故事替代死板的说教,让“家国”“责任”“坚守”等精神内涵变得真实可感,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辉煌岁月和一位位赤胆忠心的英雄人物更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情感触动。我很高兴通过此次鉴赏体会思政课微电影的实践活动认识到许多模范人物,学习到他们的精神,也希望能在今后以这种途径学习到更多思政知识。”
2024级融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何青蔓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思政教育创新表达的魅力。微电影用生动故事搭建起理解思政价值的桥梁,借由光影艺术,以更具感染力、更易共情的方式,把价值理念种进人们心里。思政课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摇身一变为触发情感共鸣、引发思考的视听体验。对于学习融媒体专业的我而言,这同样也是专业实践指引——让思政学习融入日常,用专业讲好思政故事,让更多人透过视听,读懂思政温度与力量,让思政传播更具活力。”
三、结语
光影淬思想,青春悟真义。此次思政微电影鉴赏活动,既是艺术探索,更是思想锤炼。成员以专业视角解码影像语言,穿透叙事捕捉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让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等宏大主题入脑入心,在共鸣与思辨中筑牢信仰、深化使命认知。
继往开新篇。实践团将携这份精神财富,讲好青年故事、传递思想力量,让优质思政影像成为滋养品格的“活教材”,让红色基因与时代智慧在青春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作者:刘晏宁、倪明雨、曾文彬、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