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文化融旅谱新篇,民俗迎宾通世界

2025-09-03 15:36:2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队调研民族文化视域下入境旅游业发展障碍及优化路径研究

随着全球旅游业复苏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日益凸显,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与多民族聚居区,以其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资源和绝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为深入研究民族文化视域下入境旅游业的发展障碍与优化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破界旅研队于2025年8月赴张家界市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土苗融创,入境兴旅”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前景。

民族文化展演融合,“天门狐仙”与“魅力湘西”共绘民族画卷

2025年8月3日,调研团队前往张家界天门山峡谷剧场,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天门狐仙》。该剧以土家族民间传说为蓝本,融入苗族歌舞元素,通过光影技术与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幅跨越民族、时空的文化画卷。队员们了解到,该演出不仅吸引大量国内游客,也逐渐成为入境游客了解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为“天门狐仙”表演中展示的苗族歌舞

次日,团队又走进《魅力湘西》剧场,深入调研土家族与苗族文化的舞台融合实践。《魅力湘西》以其恢弘的场面、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成功将茅古斯舞、摆手舞、苗族银饰舞等非遗项目推向国际舞台。同时,剧场设置了电子屏实时将对话与歌曲翻译为英文与韩文,通过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增强了入境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和认同度。

图为“魅力湘西”文化表演

非遗传承活化,茅古斯舞与哭嫁习俗彰显文化底蕴

调研期间,团队特别关注了土家族标志性舞蹈——茅古斯舞。该舞蹈原始粗犷、充满祭祀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团队成员在张家界民俗村实地观摩并参与体验,深刻感受到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当代旅游语境下的生命力。

图为“魅力湘西”表演中展示的茅古斯舞

此外,土家族“哭嫁”习俗也引起队员们浓厚兴趣。这一传统婚俗通过表演形式融入旅游项目,不仅保留了文化原真性,也增强了游客的互动性与沉浸感。

图为土家族的“哭嫁”习俗

外国游客访谈揭示入境旅游现状与挑战

2025年8月4日,团队在张家界百龙天梯下开展随机访谈,多位来自欧美、东南亚的游客分享了他们的旅行体验。“风景美丽,期待更加深入的文化解释”“希望有更多英文解说和互动项目”——游客们普遍赞赏自然景观,但也指出语言障碍、文化解读不足等问题。

队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收集了入境游客在信息获取、服务体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痛点,为后续提出优化路径提供了实证基础。

图为队员采访境外游客

融合创新路径,助力张家界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张家界在自然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底蕴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在入境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传播深度、国际营销策略等方面仍在持续进步并且正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创新融合,推动多语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IP。

图为队员在土司城前合影

未来,张家界有望通过“土苗融创”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与入境旅游的双向赋能,不仅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行体验,也为中国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张家界样本”。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