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路时光志愿宣讲团赴富平县城关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为响应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在渭南师范学院校团委的指导与支持下,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路时光志愿宣讲团精心组织策划,自2025年7月5日起,赴富平县城关学校开展以“传统工艺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课程。
(陈俊贤供图)
课程伊始,宣讲团成员携带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后,为每位学生分发材料,准备讲授非遗工艺知识及其制作技艺。学生们围坐聆听,充满好奇——此次课程将带领他们探索蕴藏于古老技艺之中的文化精髓。
(江俊浩供图 木刻年画课程)
(王珠珠供图 非遗剪纸课程)
宣讲过程中,成员们向学生阐明今日所学的非遗工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尤为珍贵的瑰宝。成员展示剪纸样稿、木刻年画等模板,并讲解道:“这些传统技艺,是祖辈传承的智慧结晶,今日我们共同研习,感悟其独特魅力。”
“马勺脸谱,是前人绘于马勺之上的吉祥图案,不同色彩蕴含不同寓意,如红色象征忠勇仁义,恰似关羽形象。”宣讲团成员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调制颜料、勾勒线条。学生们手持画笔,于素色马勺上悉心描绘,或临摹经典脸谱,或融入个人创意元素。
(张淇供图 马勺脸谱课程)
在团扇课程环节,宣讲团成员并未急于教授花卉绘制,而是先展示一把绘有火箭图案的团扇,并辅以PPT呈现戈壁滩帐篷、图纸研讨等历史照片。“同学们,今日我们将在团扇上描绘‘两弹一星’的伟大历程。”学生们轻摇团扇,扇面图案随之律动,历史荣光仿佛跃然眼前。
(闫悦昕供图 “两弹一星”团扇课程)
实践活动结束时,学生们对传统工艺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纷纷表示愿成为非遗传承的一份子,为弘扬乡土文化贡献力量。
本次“三下乡”活动,宣讲团将非遗文化与“两弹一星”精神带入校园。展望未来,“三下乡”将持续搭建沟通桥梁:一端连接先贤智慧与历史荣光,一端启迪青少年的心灵与视野。未来计划引入更多非遗技艺,讲述更多蕴含于岁月长河中的奋斗故事,引导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领悟“文化根基所在”与“精神力量之源”。这些深受触动的少年,终将承载这份记忆,成为文化的守护者与精神的传递者,使温暖与力量得以绵延赓续。
作者:闫悦昕,陈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