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陕西理工大学志愿服务团走进榆林定边县十里沙村的石光银治沙展览馆,通过对于石老先生治沙工具以及历史图片的观摩,深入了解“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老先生的治沙事迹。石光银毕生与沙漠、贫困抗争,带领乡亲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百余里“绿色长城”,扭转沙进人退局面,为当地生态和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石老先生的孙子石健阳更是担任讲解员,详述治沙艰辛历程,展现石光银“向沙宣战、向绿要生”的信念与奉献精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已近耄耋之年的石光银老先生精神矍铄,结合自身四十余年治沙经历,向大家细数当年在荒漠中扎营、与风沙较劲的日夜,用“先固后治”策略在流动沙丘外围扎设草方格,内侧栽种耐旱的花棒、柠条,10 年间推平100 多座沙丘。为破解治沙资金难题,他创新“生态入股”机制,带领乡亲们在治沙林里发展红枣、枸杞产业。一旁的孙子石健阳则补充了治沙技术的迭代与产业转型故事,强调"认准方向就死磕"的韧劲与科学方法结合,才是治沙成功的关键,让成员们对治沙精神有了更鲜活的理解。榆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治沙精神在石光银老先生爷孙三代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展览馆内,石光银老先生的孙子石健阳担任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们详细讲述了石光银老先生治沙的艰辛历程。从最初面对茫茫沙海的决心,到带领群众一步步植树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不懈努力,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展现了石光银老先生 “向沙宣战、向绿要生” 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石健阳的讲解饱含深情,让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治沙岁月,深刻感受到了治沙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不易,以及石光银老先生带领大家战胜沙魔的顽强毅力。
(作陕西理工大学马彬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