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文学院“寻行知足迹,伴一夏成长”实践团再度走入滨江课堂,开展了为期两周二期滨江开发区爱心暑托班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赤诚的志愿之心为种,播撒社区课堂的土壤,让奉献的绿荫守护童真梦想。
在首期活动成功基础上,实践团成员继续深耕滨江社区,推出30节精心设计的课程。成员们结合专业特长,不仅开设了妙趣横生的文化常识小课堂,还有精彩有趣的绘画剪纸等手工课程。
志愿者精心打磨的一系列课程以古画为窗,以诗词为桥,活动于市井烟火中品读笔墨意境,于指尖流转间抚触江南文脉,于古镇新貌中厚植文化自信。“江南”正从经典里的静态名词,变成可拆解、可连缀、可触摸、可创编的生动存在。志愿者将“千里莺啼绿映红”“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以九宫格的趣味形式呈现。孩子们或凭场景创设、或借肢体演绎来配对诗句,一诗一情、一姿一韵,让平仄格律间的江南书卷,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江南风景。
活动受到开发区负责人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当孩子们在古画长卷里找到茶坊的位置,在九宫格中连出《江南春》的诗句,他们不仅感悟着江南的历史,更在参与江南的未来——文化的传承,从“看见”开始,以“热爱”延续,用“创想”绽放。
“这个夏天,我们把故事的种子,撒在滨江的风里。等待发芽的,是孩子们眼里的星光。”经典从来不是凝固的过去,而是流动在当下的活水,青年学子正是让文学这汪清泉跨越时空、奔涌向前的新一代守护者与创造者。从志愿者的实践服务到社区的文化浸润,从儿童的沉浸体验到古典文化的当代表达,活动多维度诠释文化传承的潜能与温度,彰显出“寻行知足迹,伴一夏成长”暑期实践团队以专业素养赋能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