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与“八八战略”乡村振兴方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半亩初心乡村振兴服务团”于2025年7月25日至8月5日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深入余村、刘家塘村、横山坞村等地,通过废弃核酸亭改造、文化综合体建设等创新举措,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实践背景与主题
安吉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在乡村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核酸亭的大规模闲置,如何盘活资源成为乡村发展的新课题。团队以“半亩初心”为主题,提出“1+1+N”品牌发展战略,将废弃核酸亭改造为集书屋、文创、电商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
实地调研:痛点与机遇并存
团队走访了刘家塘村“悦读图书馆”、横山坞村“i晴堡书屋”及余村村史图书室,发现当前乡村文化设施普遍存在三大痛点:
1.缺乏特色:多数书屋设计同质化,未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2.运营单一:以图书借阅为主,经济效益低,客源流失严重。
3.知名度不足:宣传薄弱,村民参与度低。
创新方案:核酸亭的“二次生命”
团队联合袈蓝建筑公司,采用模块化技术将核酸亭改造为“半亩书院”文化综合体,亮点包括:
特色融合:以安吉白茶、竹编工艺装饰,打造“茶香竹韵”主题空间。
多元运营:结合书屋、猫咖、轻餐饮及文创销售,通过四季主题活动(如“春生·读书会”“秋收·农产品展”)吸引客流。
数字赋能:搭建新媒体矩阵,利用短视频、直播推广乡村文化,日均目标客流量200+。
项目获横山坞村村委会高度认可,并与江南大学实践团交流经验。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已投入试生产,预计为乡村创造30+就业岗位,日均增收3000元。
“半亩初心”负责人吴炘怡表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可持续运营。我们希望通过文化综合体的‘微改造’,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生。”(带队老师:夏炜 负责人:吴炘怡 团队成员:汪颖 余言言 姚康美 汪米拉 潘逸璇 胡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