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政协搭台 非遗“出圈”——新化借央视镜头奏响乡村振兴文化强音

2025-09-02 17:58:13    来源:基层网    访问:    

“叫我(那个)唱歌(那个)就开(个)腔来(哩)……”8月29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仍裹着晨雾,新化山歌的婉转旋律已随央视镜头传遍全国。当天,CCTV-17《乡村运动会》在此取景,新化山歌与梅山武术两大国家级非遗联袂登场,而这场让古老文化“破圈”的背后,新化山歌政协委员工作室的精准履职,成为连接非遗与时代舞台的关键纽带。

18042707804494427_75.jpg

镜头之内,是千年非遗的鲜活绽放:山歌传承人亮嗓高歌,将梅山儿女的劳作悲欢、山野风情唱进全国观众心里;梅山武术传人拳脚铿锵,以刚劲招式展现古梅山的精神底气,一柔一刚间,尽显新化文化的深厚根脉。镜头之外,是政协委员的全力护航:从前期对接栏目组,结合紫鹊界生态特色细化拍摄脚本,到中期协调传承人打磨表演细节、调整呈现形式,再到现场为央视团队讲解非遗文化背景、挖掘背后的乡村故事,委员们化身“文化翻译官”与“资源连接器”,让非遗的魅力既不失本真,又能精准触达大众。“以前非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政协搭台、央视助力,终于让全国看见咱新化的文化魂!”参与拍摄的山歌传承人难掩激动。

18044319303412514_75.jpg

这场亮相,绝非一次简单的文化展示,更是新化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实践。自成立以来,新化山歌政协委员工作室便锚定“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双目标:一方面深入走访20余名非遗传承人,收集技艺传承、展示平台等需求;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文旅、媒体资源,搭建起非遗与市场、大众沟通的桥梁。此次联动央视,正是工作室将“静态非遗资源”转化为“动态文化动能”的生动实践——紫鹊界的生态之美与非遗的文化之韵通过镜头深度绑定,不仅让“新化文旅”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更让非遗成为吸引游客、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名片”。

1804561239837668_75.jpg

“政协履职不能‘纸上谈兵’,要走到基层、帮到实处。”工作室负责人陈福云道出了履职的核心。此前,委员们已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青少年感受梅山文化魅力;促成非遗与民宿、研学结合,打造“山歌体验民宿”“武术研学营”等特色项目,让游客“来了能看、来了能玩”。如今,随着央视镜头的传播效应显现,更多游客因山歌、武术走进新化:当地农家乐订单量增长30%,梅山剪纸、竹编等手工艺品销量翻番,非遗正从“文化符号”变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金钥匙”,真正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

1805125684976472_75.jpg

这场非遗与央视的“双向奔赴”,是新化政协创新履职的缩影,更勾勒出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美好图景。它清晰印证:当政协力量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当古老非遗主动融入乡村发展大局,不仅能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底气与持久的发展活力。

供稿 | 陈斌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