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院“冀电”振兴团赴雄安新区黄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入河北省雄安新区黄湾村,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科技帮扶、文化传承等多种方式,为黄湾村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乡村文化之基
活动首日,“冀电”振兴团的成员们带着对革命历史的敬仰之情,走进了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这座展览馆作为雄安新区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珍藏着大量村民捐献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及影像记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雄安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深厚红色底蕴。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硬骨头六连”、贺炳炎、刘秉彦、旷伏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这次参观激发了团队成员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乡村的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科技引领农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乡村的基石产业,而农业科技的进步则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黄湾村的智慧大棚里,“冀电”振兴团的成员们亲眼见证了自动控温控湿系统、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得到了精准调控,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认真学习各类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农业科技的理解和认识,也为黄湾村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深入民生一线,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注重改善民生是乡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黄湾村期间,“冀电”振兴团的成员们走进了村里的孝老食堂,为老人们送去了生活慰问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健康状况。食堂的真实运营状况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此外,同学们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了小电器维修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小难题,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项活动不仅增强了村民对乡村治理的认同感和配合度,也为乡村的和谐稳定贡献了青春力量。
四、推动产业融合,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在黄湾村期间,“冀电”振兴团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发展情况。他们来到雄山公园,参观了当地的生态旅游项目,详细了解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营情况。通过与项目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同学们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同时,同学们还参观了村里的个人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也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总结与展望:青春献乡村,共筑美好未来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乡村发展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更是一次对青年学子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洗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通过实地调研与亲身体验,“冀电”振兴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信念。
展望未来,“冀电”振兴团将继续秉承“青春献乡村,共筑振兴梦”的崇高理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共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