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侗寨千年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新篇。肇兴侗寨以“侗族大歌活态传承、非遗工坊富民、古寨风貌保育”为支点,聚焦“四大文化工程”建设,让文化软实力变为乡村振兴硬支撑。8月29日贵州大学“一个都不能少”团队深入黔东南肇兴侗寨开展调研实践,以实践为笔,剖析肇兴侗寨如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解码这座千年侗寨在新时代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
图1 团队赴肇兴侗寨开展实践调研
循韵:寨承古韵,歌传育青苗
侗族大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肇兴侗寨实现了活态延续。团队走进肇兴侗寨,循传统之韵,当地建筑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传承文化底蕴。侗族大歌通过鼓楼授歌、学校传习、节庆展演等实现活态传承。青年歌者介绍将传统侗族文化与现代要素融合,吸引游客、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
图2侗歌传承人传授侗歌
访治:多元共治,数字润乡邻
团队为深入挖掘肇兴侗寨治理模式,与寨老(管班)、村两委进行深入的交流。目前已构建了“党政牵头-管班协调-村民共议”的多元治理格局。寨老作为传统权威,依托鼓楼议事会延续侗族款约文化,在纠纷调解、活动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村两委介绍目前聚焦侗歌侗戏传承、环境整治、文化人才培育、商业规范管理等事务,同时引入微信群、网格员管理等数字化手段,提升事务通知效率和议事透明度。这一模式既保留了“鼓楼议事”的传统治理智慧,又提升了运用数字平台处事效率,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图3 团队与村两委于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座谈会
察势:手艺出山,文化播四海
团队走进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挖掘“公司带动基地、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模式助力共赢发展,推动侗绣、蜡染、产业链延伸产品出山,销往世界各地,助力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造独特文化名片。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通过直播电商与文旅融合带动绣娘就业,政府扶持开展文化项目的培训与宣传,打造新型文化传承人,助力产品销售,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双赢。同时,肇兴侗寨依托旅游发展,成功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投身餐饮服务、手工艺传承与文化旅游宣传等行业,为古寨注入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使古寨焕新颜,有力地推动着肇兴侗寨文化播四海。
图4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源获得奖项
图5团队与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交流
“四大文化工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理明晰肇兴侗寨的发展成效,切实体会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未来,肇兴侗寨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供稿人:甘银燕
时间: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