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湘南学院医学影像检验与康复学院“橘井传医韵,红医铸新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15名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郴州市宜章县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10天深入人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观察实践与服务奉献紧密结合,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7月8日上午,实践团首战踏访郴州市区裕后街、兴中街,先后参观了湘南起义策源地陈家大屋、李家大屋,重走茶马古道旧径,见证湘南的红色印记,于斑驳砖瓦间触摸南岭大地的革命脉搏。转程宜章红色热土,实践团于7月13与14日分别重点走访了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和邓中夏故居。通过沉浸式参观历史陈列馆、旧址原貌,观看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重温先烈的革命历程于英勇事迹,队员们深刻体悟了邓中夏同志“骨纵成灰,矢志不渝”的忠诚精神,以及朱德、陈毅等革命先辈“坚定信念、敢于斗争”的革命气概。此行将红色基因深植青年心田,队员们誓言要以信仰之光照亮新征程,将红色基因融入自身血脉,在赓续初心中勇担时代使命。
队员在李家大屋内观看红色科普视频
专业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邓中夏的革命历程
专业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述年关暴动历史
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基层健康
为发挥医学专业特色,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7月9日,实践团首站抵达苏仙。队员们攀登途中,寻访了张学良囚禁旧址、秦观词碑,聆听了苏仙传说,沉浸式感受郴州独特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随后,实践团还专程走访了郴州一中、铜坑湖村等地,探寻“橘井泉香”、“柳毅传书”等中医药文化传说发源地,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精神。
队员为大家讲述苏耽传说
实践团参观“橘井泉香”发源地
在郴江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宜章县乡村,实践团于7月11日与13日精心组织开展了“三伏贴中医药文化宣讲”主题活动。通过现场演示、互动教学等形式,向当地居民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三伏贴的功效与使用方法。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不仅将实用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理念零距离送至家门,更生动地弘扬了“红医精神”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湘南医学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
队员于社区为居民进行科普
团队进入村民家中进行服务
聚焦乡村脉动,贡献青春智慧
深入调研乡村发展现状,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本次实践的重要内容。7月13日,实践团走进本地灵芝产业基地,聚焦于其种植、加工与销售一体化运营模式,重点调研其特色发展路径及对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效,了解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团队发挥专业所学,结合宜章红色景点与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红旅+绿产”融合发展模式,思考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宜章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为当地红色研学路线设计、特色产业链升级、生态价值转化等建言献策,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团参观灵芝种植大棚
体悟实践真知,激扬青春担当
7月14日,实践团在湘南学院王仙校区召开总结研讨会,队员们回望十日征程,分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生动课堂,更是一次思想与精神的深刻淬炼。十日的实践经历,让每位队员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成长蜕变,真正践行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实践团召开总结大会
湘南学院医学影像检验与康复学院“橘井传医韵,红医铸新程”社会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十天的行程,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专业服务基层群众,用智慧思考乡村发展。通过讲好“红色故事”、“红医故事”、“振兴故事”,队员们深刻感悟了红色精神,淬炼了理想信念,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此次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队员纷纷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继续秉承“红医精神”,精进专业本领,勇担时代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帅佳怡 何惠灿 彭义杰 摄影 姚依伊)
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