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鸽志愿服务宣讲团“夏日沂蒙之约”社会实践团

2025-07-27 16:01:1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青春建功乡村振兴,“三下乡”走进兰陵芦柞镇

    夏日时节,沂蒙大地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25年7月,由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青鸽志愿服务宣讲团组成的“夏日沂蒙之约”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该团队以红色文化为灵魂、绿色生态为基础、安全守护为保障、产业升级为重点,凭借青春力量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团队出发前学院门口合影,代米粒供图

红色铸魂,传承基因凝聚合力。芦柞镇地处沂蒙老区,红色底蕴深厚,无数革命先辈曾在此奋斗。实践团队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探寻革命遗址、走访红色场所、邀请党员开展座谈会,并将所了解的红色故事进行整理汇编。通过“红色讲堂进村庄”“革命精神青年说”等形式,让沂蒙精神与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抵达芦柞镇首日,实践团队前往苍山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了解到其历史背景:1933年7月6日,中共临郯县委于金岭镇(原苍山县)发动苍山暴动,组织农民武装起义以反抗国民党统治,并建立了鲁南地区首个红色政权。虽暴动最终失败,但为后续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组织基础。实践团成员了解这段历史后,对革命英雄满怀敬意。

苍山暴动纪念馆,代米粒供图

随后,实践团前往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前往途中,成员们已有陵园中长眠众多先辈的心理准备。然而,踏入陵区那一刻,目睹众多革命英雄长眠于此,成员们不禁潸然泪下。团队成员拿出事先准备的毛巾擦拭革命英雄墓碑,擦拭时看到先辈的个人简介,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许多先辈与团队成员年龄相仿,却未能见证新中国的成立。团队成员擦拭完墓碑后,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集体默哀并为革命烈士献花。团队成员均为共青团员,作为共产党的后备军,在带队老师(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站在纪念碑下庄严诵读入党誓词。此刻,每一句誓言都深深铭刻在成员心中。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团队成员擦拭墓碑,闫瑾供图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团队成员擦拭墓碑,王雅欣供图

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团队成员默哀,闫名扬供图

后续前往村庄授课时,实践团队邀请村里党员分享心得,并接受党员提出的好好学习、为社会贡献力量、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并实地参与家乡建设等宝贵建议。

党员座谈会,姚荣强供图

采访党员,赵鑫宇供图

为村里孩子授课时,团队成员将前期了解及实地走访红色地点所获的红色故事整理汇编到PPT中进行讲解,提及沂蒙红嫂搭桥、万春圃爷爷等故事,生动讲述并通过积极互动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听课专注力。通过回答问题领取铅笔、橡皮、钢笔、笔记本等奖品,激发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红色文化课堂,王雅欣供图

红色文化课堂,闫名扬供图

绿色赋能,守护生态促进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芦柞镇的生态之美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实践团队围绕当地河流治理、农田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开展调研,实地考察湿地公园、生态农业基地,并结合现代科技与当地发展实际提出建议。

之后,实践团队来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提及此地,不得不说代村,它是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功经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团队深入了解代村如何通过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开发及社区治理创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特别是代村以农业公园为核心,打造了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与投资者。这不仅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还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与居民生活质量。团队成员对代村发展模式印象深刻,希望将其经验融入后续调研报告,为更多乡村提供参考与启发。

兰陵农业国家公园团队成员调研土质,闫名扬供图

兰陵农业国家公园团队成员记录农产品,姚荣强供图

接着,团队来到压油沟风景区。压油沟历史悠久,流传着古老传说。战国时期,荀子任职兰陵郡时途经此地,见四周群山环绕、植被茂盛、山涧水泽万物,堪称风水宝地。景区内有观荷亭、水韵、燕柳湖、红色沂蒙革命博物馆、乡村记忆馆、沂蒙根艺苑等场馆。这里既有秀丽田园风光,又有淳朴乡土民情,是能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压油沟风景区,刘畅供图

压油沟风景区,闫名扬供图

进入村庄为孩子们授课时,团队成员以水下生物、可持续发展、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课堂,让孩子们了解生态环保问题。

绿色生态保护课堂,赵鑫宇供图

绿色生态保护课堂,赵鑫宇供图

安全护航,筑牢防线保障成长。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守护农村青少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实践团队聚焦“防溺水”主题,在村党委会议室开展“安全课堂”,通过视频及团队成员讲解,向孩子们普及溺水自救、同伴互救知识;联合村干部排查辖区内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同时为家长树立安全警示牌,提醒家长做到“四知道”,即知道孩子去向、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何时回、知道孩子去做什么,以此增强家长监护意识,确保孩子假期安全。团队还特别制作防溺水宣传手册,以生动图文向村民普及相关知识,并在村内显眼位置张贴海报,提醒村民时刻保持警惕。此外,实践团队与当地学校合作,将防溺水教育纳入日常课程,让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孩子心中,为乡村未来筑牢安全屏障。

防溺水课堂,黄紫骏供图

防溺水课堂,闫瑾供图

产业提质,找准特色谋求突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实践团队深入芦柞镇田间地头、合作社及加工企业,调研大蒜、蒜苔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销衔接不畅”“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团队发挥网络优势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培训村民直播带货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提出“深加工 + 文旅融合”思路,推动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价值链升级,助力打造“芦柞特色”产业品牌,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腰包更鼓、笑容更甜。

深入了解可知,  实践团队在芦柞镇党群办公室与副党委书记吉书记交流得知,芦柞镇由65个自然村、34个行政村组成,居民人口超十万,面积达96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状。当地居民多以种植苍山大蒜为主,因地理环境因素,工厂较少,属农业经济镇。

与镇副书记交流,赵鑫宇供图

实践团队开启直播介绍苍山大蒜,直播人数达200余人,获点赞3.1万余次,远超97%的同类直播。

团队成员直播,闫名扬供图

团队成员直播,闫名扬供图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锻炼,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在红色传承中汲取力量,在生态保护中守护未来,在安全守护中传递温暖,在产业升级中助力增收未来,芦柞镇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持续激发内在动力,使乡村振兴蓝图在实干中愈发清晰,让沂蒙老区的明天更加美好!

通讯员:姚荣强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