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深入田间地头,探寻林下“参”机

2025-09-03 08:26:4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5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留坝参乡振兴服务团秉承“察农情、知农需、助农兴”的精神,走进留坝县江西营西洋参种植基地,与参农促膝长谈,深入田间参与劳作,为“林下‘参’机:留坝西洋参的生态转型与振兴新路径”项目收集一手资料,在泥土与交流中探寻产业振兴的密码。

图为西洋参林下种植基地

对话留坝参农:解码西洋参的“生长与消费经”

对话留坝参农,总能听见关于西洋参的诸多讲究,这些从实践中打磨出的朴实经验,藏着当地西洋参产业的生长秘方。

种植上有套独特法子:西洋参在一块土地上扎根4年,就不能再种,要改种其他药材。“这样轮作,土地能‘喘口气’,再种啥都长得好,成本还能降不少。”参农的话里,是与生态共生的生存智慧。

外地种植户纷纷来留坝扎根,背后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认可。“别处资源早就跟不上了,我们这儿不一样,闲置土地多,生态条件好,不种西洋参可惜了。”参农一语道破,正是留坝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成了吸引外来力量的“强磁场”。

谈到西洋参在生活中的作用,参农谈到,西洋参在生活里的用处也不少,打粉冲服、煲汤时撒上一把,就连炖鸡时放几片,都能添几分保健功效。不过这东西也讲究“颜值”,虽说根须和粗壮部分的营养差不了多少,但市场上按品相分级。那些形态周正的大参,常被选来泡在酒瓶里,摆在商店显眼处,路过的人见了就想买杯酒尝尝,成了拉动消费的小窍门,而品相一般的小参,就没这么受待见了,当地不少药材也有这样的分级讲究。

图为团队成员听当地村书记讲解西洋参种植要点

留坝西洋参田间实践:辛劳中收获真知

走进留坝西洋参田间,亲身体验才懂参农日常的辛劳。松土时需弯腰弓背,仔细剔除杂草;施肥要精准把控用量,确保养分均衡;灌溉要顺着地势把控水流,避免积水伤根。这些重复又精细的活儿,日复一日考验着体力与耐心。

图为林下西洋参生长情况

实地数据收集则让实践更有分量。记录轮作土地的土壤湿度、肥力变化,对比发现其比连作地更适宜作物生长;统计种植周期内的用工量与成本,印证了轮作降本的实际效果。这些从田间得来的数据,既展现了参农经验的科学性,也为西洋参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依据,让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解产业的真知。

图为团队成员测量相关数据工作图

暮色渐浓,成员们带着满身泥土返程。服务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参农的心声让大家深刻意识到,“林下‘参’机”不仅是一个实践课题,更是关乎万千参农生计的民生大事。接下来,团队将把访谈中收集到的具体问题分类梳理,结合田间实践中观察到的种植细节,联合导师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并尝试与现代种植技术融合,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扎根留坝,用专业知识回应参农期盼,让林下西洋参在生态转型的道路上结出更多“致富果”,让青春力量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文/王枫祎 张浩然 张涵毓 吴奕婷

图/曾紫怡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