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忆峥嵘岁月赓续血脉,行法治实践勇担使命——法学院实践队赴六安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活动

2025-08-29 13:43:4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暑假法治专项社会实践”队踏上六安这片红色热土,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志向”的殷切嘱托。7月7日,实践队在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朱克义带领下,深入韩摆渡镇、独山镇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红色法治文化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走访革命老兵、参观红色遗址、调研基层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宣讲等形式,在革命老区的沃土上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一、拜访革命老兵 传承红色基因

在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助下,实践队首先拜访了援越抗美老兵朱俊有前辈。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向队员们深情讲述了当年在越南战场上的战斗经历。当90岁高龄的老英雄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战机残片,那段"雄赳赳气昂昂"的峥嵘岁月仿佛重现眼前。队员们献上鲜花与锦旗,聆听老人讲述在异国战场击落美军战机的英勇事迹,红色基因在这一刻完成跨越时空的传承。在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精心安排下,实践队首先拜访了90岁高龄的援越抗美老兵朱俊有。当老英雄颤巍巍地捧出珍藏半个多世纪的战机残片时,泛黄的记忆瞬间变得鲜活——"当年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装备,在越南战场击落了美军战机!"老人铿锵的话语让在场所有人肃然起敬。队员们郑重献上鲜花与锦旗,朱克义副局长赞扬道:“老班长用生命诠释了‘能吃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正是新时代青年最需要补足的‘精神之钙’。”

朱克义副局长结合自身经历寄语大学生:“希望你们牢记老英雄的嘱托,既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把军人血性融入青春血脉。裕安是革命老区,每年都有优秀青年参军报国,期待更多有志学子携笔从戎,在军营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一定牢记嘱托,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二、探寻红色地标 感悟革命精神

独山镇的红色地标群成为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在六霍起义纪念馆,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和土枪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独山十六将”的故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19岁,却毅然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苏维埃革命旧址斑驳的墙面上,仍可触摸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热血温度;巍峨的六霍起义纪念塔下,队员们仰望镌刻在花岗岩上的不朽丰碑。这些鲜活的红色教材,让书本上的党史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三、调研基层法治 践行法治理念

在独山镇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队员们与法官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法治建设情况。近年来,独山镇积极探索“红色+法治”治理模式,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法庭庭长介绍:“我们结合红色文化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实践队还走访了当地村民,调研乡村法治需求。一位老奶奶告诉队员:“现在村里有法律顾问,遇到纠纷都能及时解决,日子过得踏实多了。”一字一句尽显认可。

四、开展互动课题 厚植红魂绿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我们跟随习总书记的号召下,在独山镇中心幼儿园,实践队和园长及其成员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魂绿意”互动课题。实践队向园内教师和小朋友们宣讲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宣传中园长向实践队成员讲述当地的红色革命历史人物,“红”三代园长王永敏感慨:“如果要讲咱们本地的红色历史,那三天都讲不完。”一镇十六将——可远远不止,十六将只是被历史记载留下的,还有很多颗闪烁的红星们没有被记下名字,便在那个革命时代光荣赴死。实践队们真正感受到,“红色革命小镇”被赋予的真正而沉重的历史意义。随后园长王永敏向实践队介绍了当地的绿色生态横河岭——从无水到空水再到有水,从革命文化的传承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同时迎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园长建议实践不仅与红色革命文化结合,还应该融入绿色生态理念。队员们在倾听中一步步深入了解,并纷纷表示自身受到很大启发。

此次实践活动,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学子深入革命老区,在红色法治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法治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党史、法治史的理解,更坚定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这次实践将红色教育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既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也是一次扎实的专业实践。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