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2025-07-21 09:40:58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5年7月4日至9日,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调研团的8名成员顶着37℃高温,深入江苏盱眙龙虾产业腹地,从实验室到塘口,从金融网点到烟火夜市,用六天时间揭开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共富密码。

图 1调研团成员在盱眙龙虾集团认真听取产品发展介绍

一场深入探讨产业全貌的对话拉开了序幕。在盱眙县委代表、农业农村局领导、龙虾集团代表以及河海大学调研团指导老师陆汉文老师带队的“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实践团四方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袁孝春在提及“盱眙一号”种苗取得突破时,团队成员敏锐地追问了“如何解决传统虾苗退化”的问题,从而开启了技术攻坚的调研序幕。次日,在马坝基地,技术员们用“活体孵化运输术”给出了答案——这项让虾苗跨省存活率趋近100%的技术,支撑着反季虾在海南以50元/斤的高价销售。而在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徐主任13年育种的故事与成员们关于“智慧系统应用不足”的犀利发问碰撞,点燃了关于“一人管千亩”智慧养殖的激烈探讨。

图 2调研团在芦沟村观察“爆仔虾”

随着整个产业链的脉络逐渐清晰,团队的目光开始转向了广袤的田野和田间地头。在7月5日这一天,时家集村的老书记刘建保曾经发出的“全村富裕”的豪言壮语,与当地580户平均年龄达到61岁的虾农群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虾农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他们的身影和刘建保的誓言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发展图景。转战芦沟村后,团队又发现了养殖大户们采用的“三茬养殖法”,这种科学的养殖方法使得虾农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他们养殖的“爆仔虾”在市场上溢价高达30%,这不仅展示了规模经营的活力,也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金融活水的浇灌同样令人惊叹。在7月7日的探访中,团队来到了全国首家龙虾主题银行——盱眙农商银行龙虾支行。在这里,“龙虾贷”信贷产品已经覆盖了6172户养殖户,总额达到了20.63亿。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推出的网格化“龙虾管家”服务模式,让团队成员们感慨不已:“原来金融可以如此精准地滴灌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养殖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图 3调研团成员在大桐农贸市场对商户进行访谈

市场的温度在街巷中触手可及。在大桐农贸市场的商户访谈中,老店老板“得靠微信群拉客”的感慨被标红记录;次日“尅街”消费调研时,外地游客“专程为龙虾来”的热情与本地人“就认这个味儿”的自豪交织,凸显了品牌价值。人才引擎的轰鸣声则在7月9日响起——创业学院陈春永的“虾蟹养殖8步法”案例与叮咚工厂“非旺季转产预制菜”的灵活策略,共同勾勒出产业人才的创新图景。

图 4调研团成员在叮咚买菜了解小龙虾保存及运输等技术

六天的行程,在37℃高温下的奔走化作了30页密密麻麻的笔记。此刻,这些滚烫的见闻正在淬炼成《盱眙龙虾产业城乡融合调研报告》。“水温每降1℃,虾苗存活率就能提高15%——就像这个发现一样,我们想找到产业升级的‘关键摄氏度’。”队长攥着问卷说。当青年视角的“盱眙方案”逐渐清晰,这群年轻人正以破壁之姿,叩响378亿元产业链的下一扇门。(文/陈昱棋 图/李岩 指导老师/陆汉文,朱艳丽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