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踏寻红迹•赋能綦乡”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16日,在綦江区丁山镇持续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校长李克勇率队深入丁山镇,以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的形式,与实践团师生共同交流分享、凝聚实践力量。
一、实地考察蓝莓基地,校长寄语青年担当
日破云雾,蝉鸣彻野。李克勇校长一行来到秋发村蓝莓产业基地,此时“踏寻红迹•赋能綦乡”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正顶着烈日开展蓝莓采摘实践,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未减热情。面对如此动人情景,李校长眼角眉梢满是对孩子们的细致关怀,一边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小心枝桠划伤,一边亲切叮嘱同学们注意防暑:“要发扬重外精神,在实践中锤炼意志,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本领。”在丁山镇党委副书记邹席贵和秋发村村支书帅培双的陪同下,李校长仔细察看蓝莓种植环境与生长状况,详细询问基地产量、销售及发展难题。随后,校领导与师生们在蓝莓基地合影留念,定格下这一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瞬间。
二、交流座谈会深入务实,共绘丁山发展新图景
实地考察后,重庆外语外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交流座谈会在观佛村村委办公室举行,会议由校团委书记纪良晨主持,“踏寻红迹•赋能綦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和“文脉薪火·共耀綦江”中华文脉传承团全体师生出席会议。会上,校长李克勇、丁山镇党委副书记邹席贵、观佛村村支部书记张维以及秋发村村支书帅培双与实践团师生深入交流,共同围绕此次实践成果、丁山镇乡村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展开热烈讨论。
1.实践团汇报:支教扶智与产业调研并行
“踏寻红迹•赋能綦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带队老师金媛媛向与会人员介绍,在观佛村张书记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在观佛村村委办公室持续开展支教活动,关注留守儿童与特殊家庭儿童(如:单亲早产儿、留守儿童等)。孩子们的纯真与求知欲令人动容——有孩子主动提出愿冒酷暑坚持上课,只为多与老师们一同学习互动;更有留守儿童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及绘画天赋,甚至“反客为主”,教实践团支教老师画栩栩如生的猫头鹰。此外,通过在丁山湖周边走访,实践团发现自丁山湖改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后,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经退伍老兵高班长介绍,丁山镇上上下下一直在努力探寻“农业+旅游”新发展路径。此外,实践团还通过“洁小青”环保行动、健康知识宣讲等服务当地居民。
学生代表袁瑾、刘梦姣向大家积极分享所思所悟:实践中既感受到丁山淳朴的民风,也发现当地长期康养旅居的潜力,更被扎根基层的干部(如返乡服务的年轻公务员)和退伍老兵的奉献精神打动,深入理解了“四个看见”(看见农村面貌、老党员、新农民、驻村干部)的深刻内涵。
2.丁山镇规划:锚定“乐水康养” 绘就发展蓝图
邹书记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丁山镇未来5-10年的发展规划。他提到,丁山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现有户籍总人口1.1万,每年夏天从周边各省市经人介绍或慕名来此长期养老的人群约4-6千人。丁山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历史悠久的僰人古迹;辖区内的千年夫妻桂花王更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说。水平面下最低海拔520米、塔顶最高海拔1314米的浪漫地理特质,也为“爱的小镇”建设奠定基础。
关于未来发展,邹书记提到,东溪与丁山文化一脉相承,当初为支援东溪发展,丁山湖全面禁游,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专供东溪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目前有望在2027年底,东溪和虎林水库投入使用后,调整丁山湖水源用途,开放旅游建设。届时,“山溪三美”(山美、水美、文化美)规划将全面推进,围绕“乐水康养•爱的小镇”定位,打造观赏丁山湖、玩转丁山湖、畅饮丁山水的三大特色体验。丁山镇现已规划33大项、148小项全程服务项目,目前也正全力招商引资中。
3.校领导嘱托:扎根大地,让实践更有深度
李克勇校长对实践团的成果表示由衷的肯定和欣慰。他强调,社会实践是“行走的大思政课”,同学们要走出校园、走进人民,在田间地头躬身实践,感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体悟国情,挺膺担当。他指出,同学们要跳出“象牙塔”,脚踏实地,从实际劳动中历练成长、总结反思。通过每日记录留档,形成可持续的实践模式,避免“从零开始”的形式主义。他特别鼓励与会师生,希望两支队伍能相互学习、接力实践,共同为丁山发展贡献力量。校团委书记纪良晨为会议作总结补充:各实践团队应落实“六个一”任务(普惠实事、主题宣讲、结对共建等),将每日汇总实践动态形成推文,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与成果集,为后续实践提供借鉴。
三、同吃同行暖人心,共赴振兴之约
座谈会后,李克勇校长与同学们一同围坐在餐桌,就着丁山的家常菜亲切交谈。简单的饭菜因这份陪伴格外香甜,师生间的话语里满是并肩同行的默契,更凝聚起校地携手、共助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此次座谈交流会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更推动了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与丁山镇的深度合作,为助力地方发展与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荣冯艳 供图: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