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默默耕耘者,以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长江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康玮教授便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班团协同:理论与实践并行,引领教育新风尚
康玮长期专注于班团协同运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凭借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班级与团支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协同机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她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团协同运行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在实际工作中显著提升了班级与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更以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引起了团中央的高度关注。相关资政报告被团中央和教育部采纳,成为指导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参考。同时,康玮多次受全国学校共青团学术年会邀请,在会上分享经验、交流发言,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国,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楼层服务小组:创新党建引领,铸就卓越成绩
2007年,康玮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精神,着手进行党员楼层服务小组的建设。这一举措,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将服务与教育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精心组织与引导,楼层服务小组不仅成为学生生活的贴心管家,更是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楼层服务小组以党建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类学习与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楼层文化。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楼层服务小组先后荣获湖北省党建案例二等奖、荆州市杰出青年文明号、全国师范学工部长案例三等奖,以及教育电视台优秀工作案例。这些荣誉,是对康玮创新工作模式与卓越领导能力的高度认可,更为高校学生管理与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社会实践领航:带领学生投身社会,斩获省级佳绩
除了在校园管理上的创新,康玮深知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她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长期深入社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无论是乡村振兴的支教、调研,还是社区服务的深耕,都留下了师生们坚定的足迹。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团队屡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等省级以上社会实践奖项,累计达几十项之多,受到省级以上报导几百篇,她本人也获得全国三下乡优秀个人等省级以上奖励二十余项。这些奖项和报导,不仅是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肯定,更是康玮育人有方的有力见证。
关爱留守儿童:用艺术点亮希望,谱写文化篇章
康玮始终心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她组织团队长期致力于为留守儿童开展诗词艺术教育。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不仅学诗词,更能将诗词唱出来、跳出来、画出来,以多元艺术形式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学会右脑记忆的方法。同时通过诗词艺术化教育补齐乡村美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
多年如一日的坚守,结出了累累硕果。团队完成三部共计100万字的著作,涵盖诗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诗词中的六大根本立场观点方法、诗词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各学段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艺术教育成果等内容,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原创几千部原创诗词思政、诗词音乐、诗词舞蹈、诗词朗诵,诗词绘画、诗词八段锦等相关视频,原创近三百张海报,以及12类文创产品,设计了系列三观诗词教育矩阵,完成了大量诗词艺术化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通过诗词艺术化表达,五育并举,提升其审美能力、道德水平、学习方法、锻炼习惯、劳动素养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线上线下的各类支教和宣讲活动,更是将这一创新教育模式推广开来,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凭借这些卓越成果,团队在全国研创赛“文化中国”、米兰设计周、大学生讲思政等赛事中获一等奖等奖项。
思政教育铸魂: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品牌宣讲
在日常工作中,康玮始终将关爱学生放在首位。她深知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经常带领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打造“娓娓道来”、“理响荆楚”、“诗文涵艺”等思政宣讲团队、阵地与品牌。按照“一支歌舞、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条理论”的模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丰富多彩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原创各类宣讲视频几百部。
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高度认可,相关思政宣讲荣获湖北省金牌微团课、湖北省十佳宣讲员等省级以上奖励十余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思政教育能力的肯定,更是她关爱学生、倾心育人的生动写照。
康玮以班团协同为创新引领,以楼层服务小组为管理特色,以社会实践为成长平台,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公益担当,以思政教育为铸魂基石,在辅导员岗位上全方位发力,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通讯员:郑海 苏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