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县圳上镇的西北角,有一个名为黎明村的偏远山村。这里群山环绕,交通不便,村民世代以农耕为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却在2022至2025年的短短三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拥挤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漆黑的夜晚被一盏盏路灯点亮……这里虽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最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
乡贤反哺桑梓,点燃振兴之火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黎明村的蝶变,始于一群心系故土的乡贤。他们虽在外打拼,却始终牵挂家乡的发展。近三年来,彭智、彭晖等几位乡贤先后捐资200余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看到村里道路拥挤、夜晚漆黑,心里不是滋味。能为家乡尽一份力,是荣幸更是责任。”一位乡贤动情地说。乡贤的善举像一把火,点燃了大家的希望,激发了村民们共建家园的热情,他们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纷纷加入了进来。
(村民义务劳动场面)
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而是需要每一位村民的参与。在黎明村,村民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建设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自发组织义务劳动。无论是六旬老人,还是返乡青年,大家都扛起锄头、拿起铁锹,参与到修路、安装路灯、参与公路两边绿化等工作中。据统计,三年来党员群众自筹建设资金30余万元,累计无偿出工1000余个。短短三年时间,黎明村新装路灯400余盏,硬化6米宽院落道路2000米,新建机耕道2000余米,水库清掉淤泥2000多车,水渠维修加固1000余米……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齐心协力的生动写照。
(村民在修建机耕道)
村两委引领,凝聚振兴合力
黎明村的变化,离不开村两委的坚强领导。面对资金短缺的难题,村两委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奔走多方筹集。他们一方面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动员乡贤和村民共同参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村支部书记陈永剑说:“乡村振兴不是村干部几个人的事,必须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乡村振兴需要“众人拾柴”
黎明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府投入,更需要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在这里,乡贤带头捐资、村民义务出工、村两委统筹协调,三方合力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黎明村的蜕变证明,即便资源有限,只要汇聚人心、激发乡亲们“同心共建、自力更生”的精神,小山村也能迸发大能量。而圳上镇,相信在更多“黎明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蓝图必将成为现实!
【后记:笔者行文之时,黎明村又有大动作了,村两委刚组织南华溪组召开修建机耕道动员院落会,第二天一早,在家村民便用实际行动(全员出工)给予支持。】
供稿 | 康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