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AI与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艺的路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7月11日至8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相关实践队在陕西宝鸡、西安及广东深圳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以专业力量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在陕西省考古博物馆前合照 王静雯供图
实践队首站抵达西安后,实践队聚焦“生物技术+传统工艺”融合。在医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了解生物制剂研发全流程,学习技术转化与质控经验,为传统工艺升级找借鉴。陕西科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更具启发:生物合成技术替代传统化学工艺,让过氧乙酸消毒剂纯度提升、污染减半;企业“每周与西工大研讨”的校企机制,及联合研发的“焕清”系列产品,为产学研融合提供范例。文化场馆调研同样扎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内,剪纸、凤翔泥塑等展品,让队员们感受先民智慧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呼应;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队员们从仰韶陶器、秦陵石磬等文物中,探寻传统工艺智慧,借残留物分析技术感受传统与现代科学的对话,明晰文物是工艺密码的“活态档案”;西安市扁鹊纪念馆里,队员们与馆方交流中医药活态传承,提出“虚拟扁鹊”互动系统、文创开发等建议,用专业助力传统医学传播。
图为科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向队员讲解研发流程 赵张阳供图
作为周秦文明发祥地,宝鸡是实践队探源传统工艺的第二站。走进陕西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队员们开启“醋文化溯源”:老作坊里,西周“醯”文化到现代食醋产业的三千年脉络清晰呈现;现代化厂区内,智能传感器与“泥抹墙、砖铺底”非遗规制深度融合,让大家见证传统工艺的科技升级。在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续渣发酵”古法与智能温湿度监测共存,“数据+经验”的质控模式,既守“酒海陈藏”精髓,又显现代技术严谨。实践队还探访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聆听《六必令》祖训,座谈古方现代化路径,参观炮制车间与检测室,见证百年国药的守正创新。此外,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亻朕)匜等文物,让队员们领略青铜铸造巅峰技艺。
图为西凤酒集团技术部主任向实践队员讲解酒品种类 左紫怡供图
最后实践队到达深圳,在深圳理工大学,队员们备战合成生物竞赛,打磨“AI+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艺”成果,最终队员们凭扎实研究获银奖。在深圳市科技馆,队员们通过智能科技、绿色能源等展区,思考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更多融合可能;深圳市版画村从传统村落向文创园区的转型,为非遗文创开发提供参考。最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调研让队员们了解基因技术在传统药材研究中的应用,为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队员们在观仰观澜版画村客家古建筑 吴睿琦供图
从西安探源到宝鸡赋能,再到深圳交流,实践队足迹覆盖三地。队员们以专业视角挖掘传统工艺精髓,见证科技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活力,更明晰创新路径。未来,团队将深化产学研对接,聚焦“古方现代化”“非遗数智化”,持续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模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赵张阳 武艺哲 崔颂淼 吕佳航
图片:王静雯 吴睿琦 左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