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校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近日,机电工程学院 “徐工逐梦,技启新程”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行业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开展了一场集 “看、学、悟、践” 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活动。此次实践以 “触摸行业前沿、对话大国工匠、体验尖端技术” 为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拓宽视野、锤炼本领,为未来投身制造强国建设积蓄能量。
车间探秘:解锁 “中国智造” 的数字化密码
实践首站聚焦徐工集团标杆性数字化生产车间,在这里,“科技感” 与 “高效能” 成为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沿着生产线近距离观察,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的场景令人惊叹:智能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完成零部件组装,AGV 无人运输车按照预设路线精准穿梭配送物料,数字孪生系统则实时同步生产数据,将整个制造流程清晰呈现在屏幕上。这一幕幕智能化场景,生动诠释了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转型的强劲势头。
“以前在课本上学的 PLC 控制、工业物联网技术,今天终于看到了实际应用!”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祖智鸿难掩兴奋。在车间工程师的深度讲解中,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柔性生产线如何根据订单灵活调整生产流程,还掌握了智能传感器在质量检测中的核心作用,更得知通过数字化管理优化,车间生产效率已实现 30% 以上的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学生们对现代制造业有了全新认知。
匠心对话:大国工匠点亮职业成长之路
走进全国劳动模范、徐工集团首席技师孟维的工作室,浓厚的创新氛围与工匠精神扑面而来。陈列架上的数十项专利证书、磨损痕迹明显的维修工具、贴满标注的技术图纸,每一件物品都在诉说着孟维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奋斗历程。“技能成才没有捷径,必须耐住性子打磨每一个细节。” 孟维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分享了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的故事 —— 从反复调试设备参数到熬夜绘制改进图纸,他用 “精益求精、执着专注” 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交流环节中,学生们围绕 “智能制造时代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对实习岗位的能力要求” 等问题踊跃提问。孟维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建议大家既要夯实专业基础,也要主动学习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并鼓励道:“把一项技能练到极致,就是最硬的‘敲门砖’。” 他的解答不仅解答了学生们的困惑,更让大家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清晰规划,榜样的力量为青年学子注入了奋进动力。
技术体验:沉浸式操作感受科技赋能魅力
在徐工智能运维中心,一场 “科技感拉满” 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们直呼 “过瘾”。通过全息投影系统,同学们实时查看千里之外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大家亲手操作模拟系统,远程调试液压设备参数、预判故障风险,真切感受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革。“只需点击屏幕,就能精准定位挖掘机的异响源头,5G 技术让设备维护效率大幅提升!”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戴喆在操作后感慨道。此次体验不仅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到智能运维的工作流程,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制造业的重塑作用。从 “纸上谈兵” 到 “实战操作”,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得到拓宽,也明确了自身技能提升的方向,为后续就业创业筑牢了基础。
产教融合结硕果,青春奋进启新程
作为机电工程学院践行产教融合理念的重要举措,“徐工逐梦,技启新程” 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搭建了校企合作的桥梁,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 “三个收获”:在行走中感悟科技力量,激发创新热情;在对话中传承工匠精神,汲取奋进动力;在体验中明晰成长路径,坚定职业信念。
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既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的平台。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学子走进产业一线,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浪潮中绚丽绽放。
作者:李开通 于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