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聚同心•筑梦堆龙推普赋能民族团结----共绘共同体新篇”北方工业大学青春民族活力之行实践团在北京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启动。项目紧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精神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三天时间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在多民族聚居的堆龙德庆区,搭建起语言互通、文化交融、发展共进的桥梁。
第一天:扎根基层,搭建沟通桥梁
实践团队抵达后第一时间完成返乡报到,与堆龙德庆区团委及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实地考察民族团结宣传公园,为后续活动做好场地准备。团队成员结合自身“普通话助我求学”的经历,精心打磨藏汉双语宣讲稿,让内容更贴近当地群众生活。
当日下午,“家乡话里的团结路”小讲座在民族团结宣传公园开讲。宣讲者灵活切换藏汉双语,分享“普通话帮我看世界”的真实故事,用接地气的表达引发在场多民族群众共鸣。并且同步启动调研工作,团队成员以“拉家常”的方式采访游园群众,耐心记录他们在市集交易、邻里交流等生活场景中遇到的语言痛点,为后续精准推普奠定基础。
第二天:精准赋能,聚焦技能提升
实践重心转向专业培训,团队走进当地民族公园,开展“普通话+藏族群众普法与医护沟通+数字技能”专项培训。针对群众日常沟通需求,培训内容既涵盖基础普通话发音、法律和医护沟通话术,又融入电子病历录入、线上学习平台使用等数字技能,帮助藏民群众打破语言壁垒、提升生活幸福感。
同时,团队开始编印藏汉对照学习手册,梳理群众常用词汇与实用表达,确保手册内容简洁易懂、贴合生活场景。此外,成员们还分头走访社区,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挖掘民族团结故事,为后续结对共建与文化传播积累素材。
第三天:成果落地,深化协作发展
第三天聚焦项目成果落地与长效协作机制建立。团队联合堆龙德庆区相关部门,完成3个双语文化阵地的初步建设,明确阵地功能定位,计划用于日常普通话学习、民族文化展示与交流活动。现场还举行“京藏结对”仪式,促成100对京藏群众、师生结对,搭建起长期交流的纽带。
针对当地文旅与电商产业发展需求,团队为2个项目输出产业融合方案,提出“语言赋能+数字推广”的发展思路,助力当地特色资源走向更广阔市场。此外,团队还从参与群众与师生中筛选培育30名实践先锋,组建起本地化推普与民族团结宣传队伍,并形成调研成果报告,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此次三天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200余名当地群众、师生的普通话及数字技能,更深化了“五个认同”,为堆龙德庆区衔接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项目全程严守安全底线,配备抗高原反应药物与随队医护,组织学习藏民族礼仪习俗,并与当地医院、派出所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依托京藏对口支援机制,推动语言互通、文化交融与产业共进,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画卷。(北方工大青春民族活力之行实践团 责任编辑:德炅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