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同研思政课例·共探育人新途

2025-08-25 14:35:5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纪实(

一、活动介绍

2025年8月9日至13日,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开展了“同研思政课例·共探育人新途”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组织全体成员集中深入学习了由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精心制作的“大学生讲思政课”优秀视频作品。

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学习和思考的双重任务,沉浸于思政课堂,通过细致观摩、亮点捕捉与深度笔记,讨论思政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探索科技如何为思政教育赋能,促使青年在科技浪潮中找准人生坐标,书写精彩华章。

二、活动过程

(一)依实定策,精筛优课

曾文彬同学紧扣“让思政课活起来”的核心诉求,将策划方向锚定为引导参与者结构化笔记任务为媒介,主动捕捉、记录并反刍思政内涵,实现从“被动灌输”到“深度共鸣”的转化。为此,他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资料搜集与筛选:广度上,通过教育部官网、各高校平台、“青梨派”小程序及哔哩哔哩专区为切口,横向覆盖官方权威与青年话语场;深度上,依据“主题鲜明性”、“论述逻辑性”、“形式创新性”、“表达感染力”四个维度对视频进行交叉对比最终筛选出兼具思政课核心要求与青年学生创新视角和表达活力的高质量视频作品。活动通知的撰写更见匠心。曾文彬同学以强化“参与者主体性”为轴,辅之以可操作性,做到了精准传达,活动高效落地。他将活动流程清晰拆解为“观看视频—分析亮点—分享感悟”的流程:先以视频触发认知,在以截图定格思考并做笔记,最终用输出倒逼内化,在深化参与者理解思政课内涵的同时提升了思政课学习的吸引力。

(二)巧构学程,聚智共研

结构化笔记任务与科学规划时间节奏两个方法,是该次活动的亮点与取得成效的关键。结构化笔记任务结构化笔记任务的核心是“三处亮点捕捉法”——要求参与者在观看过程中,至少截取三处视频亮点画面,精确标注时间节点(如3′50″或3′50″-3′50″),并清晰记录亮点内容。通过截图强调思考停顿,时间节点记录培养严谨性,亮点分析促进内容深层消化,最终形成可提交的思考笔记。

科学规划时间节奏科学规划时间节奏是对活动时间进行精确管理,首先明确安排约时间集中观看视频,紧接着反复观看用于整理笔记、回顾截图及标注。此设计旨在保证内容吸收的完整性,并通过即时回顾强化学习效果,夯实学习内容基础。

活动尾声,线上分享会将个人思考汇聚为集体智慧,展现了青年化表达的独特魅力,实现好故事、好观点跨越屏幕,持续发酵。

(三)学子心声,悟思践行

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育如表示:“在观看‘大学生讲思政课’视频和思政相关微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思政课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思政课在我眼中总是严肃且略显枯燥的,但这次的视频观看经历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在‘大学生讲思政课’的视频里,同龄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讲述,把思政课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就像在《这不是科幻小说》中,主讲人从刘慈欣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讲起,顺着娘子关的绿色转型去看中国‘新能源’发展——他们用咱们年轻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我们容易接受的内容,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思政课的魅力。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思政课从来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能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呈现的。它关系到我们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塑造,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不仅要认真对待思政课,更要主动去探索、去思考,把思政课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里,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202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永霖表示:“什么样的思政课能摆脱枯燥,怎样能让书本上的理论活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升大二的学生,我在观看同龄人们优秀的视频时,第一次感到理论的温度。镜头里,他们把宏大叙事拆解成同龄人的青春故事,把‘人民’还原成一张张与我一样稚气的面孔。我不再是被动聆听者,而是被邀请一同提问、一同思考的参与者。视频结束后,我主动查阅史料、重读原著,把原本停留在笔记里的概念写成一封给百年前同龄人的信。那一刻,思政课不再是教室里的单向灌输,而成为我与历史、与同伴、与自我对话的红色场域。让思政课活起来,就是让我们这些青年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在追寻信仰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启蒙与共同成长。”

三、活动感悟

本次“同研思政课例·共探育人新途”主题活动,不仅是实践团成员汲取思政养分、提升理论素养的过程,更是一场未来思政教育与科学技术融合互动的生动案例。通过对大学生讲思政课案例的深度研习,成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思政教育在青年团体和科学技术的共同创新下散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加深了对青年使命担当的理解和认同。这场思政课例共研,激励着每一位青年在未来的学习中,不仅要成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而且要将科技创新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成为新时代的思考者和践行者。(作者:自斌睿、付宏扬、曾文彬、陈曦)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