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AI解码红典·智悟马列精髓

2025-08-25 14:33:4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纪实(

一、活动介绍

思政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深刻理论常因理解门槛让青年望而却步,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恰为破局带来契机。为让青年学子在数字化时代更深入地领悟马列经典精髓、探索AI赋能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吉林大学“思源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于2025年8月9日至8月13日开展“AI解码红码,智悟马列精髓”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活动筹备阶段,由何青蔓同学主笔策划案的撰写。为确保策划案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她首先深入研读了学校关于暑期思政实践的相关要求,明确活动的核心目标与方向。随后,她聚焦“AI+思政学习”的融合点,一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经典问题,如“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等,确保问题选择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调研当前主流AI工具的功能特点,分析其在文本解析、逻辑梳理等方面的优势,思考如何将AI工具与经典问题解析有机结合。反复打磨策划案的过程中,何青蔓和团队成员多次进行讨论,根据大家的建议调整活动流程,细化AI工具的使用场景。同时,团队其他成员也积极参与前期准备,形成筹备合力:资料组成员整理马克思主义原著电子版,为AI解析备齐文本素材;技术小组测试AI工具,制作“AI工具使用指南”,涵盖指令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宣传组设计活动通知,让成员清晰掌握行动路径,为活动落地筑牢基础。

14343306172835512_83.png

(二)实践过程

8月9日21:00,活动正式开展。成员们以资料组提前整理好的资料作为基础开启实践。大家积极在Excel中认领了自己的原著经典问题,并仔细思考问题;然后在Word文档中调取对应理论原文与解读答案,尝试进行理解,明确每个论题的核心逻辑与关键信息;随后,按照活动通知上给出的方法,将问题连同答案粘贴到对话框并向AI输入指定解读指令——“帮我把上面语句用通俗化口语化的话语来讲解出来,不要忽略每个重要内容。目的是讲得有趣,讲给小学生听”。得到AI生成的内容后,成员们逐句比对原著精神,反复体会,摸索“精准定位核心观点+明确受众理解场景+限定解读风格”的高效交互方法,学会让原本深奥的理论在AI辅助下变得生动易懂。

8月17日,实践团开展成果收集分享会。成员们展示AI交互成果与个人梳理笔记,分享中,大家纷纷展示针对不同问题的独特解答——有的成员让AI用“大厦建设”比喻阐释“两个必然”理论,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比作“地基裂缝”。大家不仅惊叹于AI生成内容的生动性,更深入交流了背后的思考:从最初直接输入问题时AI回答的生硬晦涩,到后来通过“限定场景+明确风格+锚定核心”的指令设计,逐步让理论解读既贴合原著精神又通俗易懂。实践过程中所有环节衔接紧密、有序推进,实践团成员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高效高质完成实践,收获颇丰。

(三)成员感悟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刘同学表示:“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唯有正确理解经典,才能驾驭AI——理论解读的精准度直接决定AI输出的质量,若无法提炼理论的核心要义、把握其精神实质与历史语境,AI输出的内容便易呈现出泛化与偏离。专业素养绝非固守传统的枷锁,而是引领技术应用的指南。作为马理论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当好经典理论的解读者,更要当好数字时代的传播者,让不同的受众都能触摸到真理的温度。”

另一位倪同学谈到:“这次AI辅助阅读经典的实践,让我对经典学习有了新感悟。与AI对话时,它不只是解答疑问,更会从新角度提问、指出文本逻辑细节,这让我不得不沉下心梳理原文、夯实依据。线上交流里,AI的启发与我的思考碰撞,那些曾被忽略的文本细节都清晰起来。这激励我在经典学习中更注重思辨,在反复品读中深化认知。我会将这种方式融入学习,让经典阅读从单向理解变为动态探究,在与AI的互补中更深入触摸文本内核,让思考更具深度。”

三、结语

“AI解码红码,智悟马列精髓”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次新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验,更探索了科技赋能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该活动,同学们既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问题的理解,又提升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更坚定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念。

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把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继续以科技为翼,深耕思政学习,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在数字化时代照亮更多青春逐梦之路,以创新之姿传承红色血脉,用理论力量赋能时代前行!(作者:何青蔓、孙鹤菲、陈浩儿、陈曦)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