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纪实(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活动主题,引导青年学子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吉林大学“思理践行·红途探骊”实践团于2025年8月4日至8月8日,组织开展了“探研治理智慧·赋能青春实践”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号召全体成员深入观察身边社区,发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案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基层的鲜活体现,从而培养成员们的社会观察力、政策理解力与社会责任感。
一、周密筹备,筑牢活动根基
为确保“探研治理智慧·赋能青春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实践团成员李翊民和倪明雨共同负责前期筹备工作。
(一)计划构思
在计划构思阶段,李翊民和倪明雨首先围绕实践团的核心目标——“让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基层的行动力”展开讨论。他们基于“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前期活动中成员对“为民初心”的理论认知,创新提出新活动需更侧重“实践转化”的突出亮点,并最终综合汇总成“从身边社区切入,用鲜活案例说话”这一总体思路,并最终确定“线下自主调研+线上集中分享”这一组织范式,既保证每位成员的参与深度,又得以实现集体交流的价值深化。
(二)资料搜集
在实践计划确定后,实践团队进一步进行实践前的资料搜集工作。李翊民专注于政策背景梳理,研读了相关文件,提炼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等核心关键词;倪明雨则聚焦于实操案例,搜集了全国范围内10余个社区治理的优秀范例,如杭州某社区的“红色议事厅”等,从中总结出“矛盾化解”“智慧社区”等可供参考的概念化范例,为团队调研提供思路借鉴。
(三)组织策略
为推动实践团成员对任务认知具体化清晰化,李翊民和倪明雨两人反复打磨了活动的通知环节,确保要求严谨、准确、无误。首先,通知明确了实践起讫时间,规定了实践时长;其次,通知将各环节进行拆解作注、解释说明,以最大的耐心与细心,确保任务严缜周密、简明易行。在内容整理阶段,通知则细化明确了文章字数与架构,提升实践成果转化的科学性、标准性。最后,通知则明确了实践成果交流分享的时间与形式,推动成员间切磋交流,他山攻玉。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参与积极性、激发实践活力,李翊民和倪明雨两人提前3天在实践团群内发布“预热提醒”,为实践赋予青春动力。推动每一位成员都明确实践目标、打好实践基础,提升实践动力。总之,在前期准备活动中,李翊民和倪明雨两人紧密协作,将总体实践方略和具体实践细则融合,为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实践团成员提供了统一、明确的行动指南,奠定了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
二、躬身实践,体悟治理真谛
“探研治理智慧·赋能青春实践”主题活动于2025年8月4日在全国数十处市(县)的基层街道正式启动,全体实践团成员积极响应,迅速投入社会实践之中。
(一)聚焦身旁,发掘案例
纵览大江南北、神州各地,十几位实践团成员们将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城镇社区,运用线上检索与线下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居民或社区工作者进行交流访谈等途径,积极探寻符合实践要求的鲜活身边案例。成员们聚焦的方向丰富多元,涵盖了从便民利民工程的有效实施、邻里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到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智慧社区的推进建设等多个方面,力求捕捉最能体现基层治理创新与实效的鲜活叙事。
(二)梳理整合,凝练成文
完成有效案例的发掘工作后,成员们着手进行案例的价值阐释与内容整理。他们依据团队规定的框架范式,将搜集到的信息、观察到的现象和访谈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披沙捡金,最终形成了一段500字左右的分享介绍。
(三)结合实践,提炼感悟
案例调研完成后,成员们反响热烈,感悟深远,踊跃提出个人的实践体悟。他们结合自身在搜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深入思考该案例所蕴含的治理理念、工作方法及其带来的启示,每人分享了各自的体悟感想,阐述了不同案例对自身理解基层治理效能、感悟为民服务初心的真情触动。
(四)云端相聚,智慧共享
8月8日20点整,实践团全体成员在线上相聚,共话调研成果。分享会在温暖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中拉开帷幕:“当我们把视线转向身边的社区街巷,会发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早已化作了党员代缴水电费的背影、议事会上加装电梯的热烈讨论……” 成员们在群中依次发言,纷纷分享了自身调研的社区治理案例以及从中提炼的个人感悟。在互动交流阶段,成员们反响热烈。他们或就分享案例中的具体做法、成效进行提问以深入了解;或主动补充自己知晓的与所听案例类似的相关见闻,拓展大家的认知边界;或结合自身思考,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线上会议室化作了思想碰撞、经验互鉴的活跃场域,交流氛围热烈而深入。
三、心灵共振,收获实践滋养
深入社区的观察、案例的挖掘整理以及与同伴的交流碰撞,给实践团成员们带来了深刻的心灵触动和思想启迪。以下展示三名实践团成员的实践感悟。
2024级数量经济专业王露说:“红光村案例的调研,让我意识到赵云熙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最生动的例子。从临危受命时的毅然担当,到创新模式带领村民突围的智慧,再到病榻上仍牵挂民生的坚守,他用11年光阴,将一个空心村雕琢成宜居幸福的家园。”
2024级历史学专业李佳熹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竹园公寓的蜕变让我深刻感受到基层党支部在民生工程中的核心作用。正是党支部扎根社区,精准聚焦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并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才将服务真正落到百姓家门口,让历经二十余年的老小区焕发出宜居的新活力。这充分证明,基层党组织是推动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坚实力量和可靠纽带,也启示我们青年未来当积极投身基层,于平凡岗位上贡献自己的青春之光。”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柴温苑说:“崇文路社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温暖图景。从‘望闻问切’的党建服务到智能纸尿裤的科技关怀,从明厨亮灶的15元三餐到蒙医心身疗法,多维度的适老化设计让‘老有所养’具象为可触摸的日常。当适老化成为城市底色,这里不仅托起了银发族的尊严晚年,更搭建起代际和谐的精神家园。”
成员分享剪影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此次探研之旅,在大家心中深深埋下了关注社会、心系民生的种子。那些被挖掘出的鲜活案例,共同构成了一堂堂无声却极其生动的“大思政课”,让“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变得可知可感、深入人心。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必将带着从社区一线汲取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以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更加务实的担当精神,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属于吉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者:陈焙焙、陶马俊、柴温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