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带着燥热,却吹不散教室里的专注与欢笑;八月的阳光洒满操场,也照亮了孩子们眼中的星光。这个夏天,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微光筑梦 - 心灵双约” 教育帮扶践行团,在河南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安东小学,与一群纯真的少年共赴了一场关于成长、梦想与传承的约定。我们用课堂作纸,以真心为墨,写下了一段段温暖的故事。
一、成长:播种梦想的种子,约定未来的模样
“老师,梦想是天上的星星吗?”
“我想让它成为照亮我走路的灯!”
在 “我有一个梦想” 主题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稚嫩却坚定。从 “梦想是什么” 的启思讨论,到 “心声彩绘” 中在明信片上写下 “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当医生救死扶伤” 的宣言,再到自信登台分享、把梦想郑重写在黑板上的瞬间,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种子在心田萌芽。
当 “科学家”“特警”“教师”“医生” 这些闪亮的字迹铺满黑板,当孩子们握着画满星空与白大褂的明信片互相加油,我们忽然明白:梦想从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此刻他们眼中的光,是未来破土而出的力量。
二、探究:解锁科学奥秘,玩转地球 “密码”
“为什么‘入地’比‘上天’还难?”
志愿者老师抛出的问题,让课堂瞬间变成 “十万个为什么现场”。通过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井的案例,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原来地球这么深!”
在 “揭秘地球内部” 科学兴趣课上,地震波成了最好的 “教具”—— 用弹簧模拟 “纵波的上下跳动”,用绳子演示 “横波的左右摇晃”,动画里的 “地球心跳” 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当孩子们分组画出地壳、地幔、地核的圈层图,指着 “莫霍界面”“古登堡面” 兴奋地向同伴讲解时,我们知道,探索未知的种子已悄悄埋下。
“长大我要当地质学家!” 下课铃响后,一个小男孩攥着画满地球圈层的图纸,认真地说。
三、美育:让文化 “活” 起来,触摸文明的温度
“老师,这个‘鸟’字像在飞!”
当动态影像里蜷曲的 “虫”、圆润的 “日” 跃然屏幕,孩子们瞬间被三千年前的文字吸引。在甲骨文文化课上,我们没有讲枯燥的考古知识,而是带着孩子们用粘土 “复活” 文字:捏一座 “山” 的轮廓,揉一汪 “水” 的曲线,给 “鸟” 字添上尖尖的喙。
“古人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吗?” 一个小姑娘举着自己捏的 “火” 字(红粘土捏出跳动的火苗)问道。当得到 “是的,这是古人‘观物取象’的智慧” 的答案时,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 或许此刻她还不懂 “文脉” 二字,但指尖的温度已让古老文字有了新的生命。
红纸翻飞,剪刀咔嚓作响,一颗颗五角星在孩子们手中慢慢 “绽放”。在 “剪纸艺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课堂上,我们从《军旗永飘扬》纪录片里的南昌起义讲到戍边战士军帽上的红星,从剪纸纹样里的 “锯齿纹像战士的钢枪” 讲到豫西剪纸传承人任孟仓的《星耀山河》。
“这颗星星要剪得方方正正,就像解放军叔叔的肩膀!” 一个小男孩边剪边念叨。当几十颗红星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们忽然懂得:非遗不只是技艺,更是刻在纸里的信仰;红色基因,就在这一折一剪中,悄悄住进了童心。
四、铭记:听烽火故事,让英雄精神照亮前路
“你们脚下的土地,曾有英雄浴血奋战。”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带着孩子们 “穿越” 到那段烽火岁月。当老师在地图上圈出 “郏县安良镇 —— 豫西抗日根据地核心区” 时,教室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曹沟保卫战中,皮定均司令员指挥军民依托寨墙、地道阻击日寇的故事,让孩子们屏住了呼吸;“神垕镇借粮立据” 的诚信佳话,让他们明白了 “纪律如山” 的分量。最后,孩子们在 “和平纪念卡” 上写下:“谢谢八路军叔叔,我会好好读书,守护和平。”
那些贴满卡片的 “和平纪念角”,成了教室里最安静也最有力量的角落 —— 我们知道,英雄的故事不会褪色,因为它已被少年们记在了心里。
五、创意:用双手造梦,让想象开出花来
“老师你看,我的花有七种颜色!”
扭扭棒在手中拧转、弯曲,转眼变成了花瓣、花蕊、花杆。在创意手工课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惊艳了我们:有的给花朵加了 “翅膀”,说要让它飞到月亮上;有的用绿色扭扭棒做了 “花藤”,缠绕着写上自己的名字。
当孩子们举着五彩斑斓的 “扭扭棒花” 合影,笑容比盛夏的阳光还灿烂。我们忽然发现,创造力从不需要昂贵的材料,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能让平凡的物件绽放光彩。
夏尽待秋来,我们与梦想约定不散场。
一个月的时光很短,短到还没记住每个孩子的笑声就已要告别;但这段记忆很长,长到足以让 “梦想”“科学”“传承” 这些词,成为他们未来路上的指南针。
当孩子们的梦想明信片被小心收起,当地球圈层图贴满教室后墙,当红星剪纸在窗台上随风轻晃,我们知道:这个夏天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某天破土而出。
微光虽弱,聚之成炬;童心虽小,载梦远航。安东小学的少年们,愿你们带着这个夏天的勇气与热爱,在未来的天地里,活成自己曾描绘的模样。而我们,会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让微光照亮更多角落 —— 因为教育的浪漫,本就是一场 “双向奔赴” 的成长。
通讯作者:安书彤、祖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