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凝聚党费暖流 筑牢防汛堤坝

2025-08-29 10:28:19    来源:中共灵石县委组织部    访问:    

近日,全国多地防汛形势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递党中央深切关怀,中央组织部紧急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32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广西两省区防汛救灾工作。此举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心系灾区、情系群众的执政本色,体现了党的组织体系在危急时刻的强大动员力与组织保障力。

一、精准划拨显关怀,党费温暖“及时雨”

这笔3200万元专项党费的下拨,是党中央应对重大灾情的制度性安排,彰显了党费“取之于党员、用之于人民”的政治属性。其使用聚焦三大关键领域。一是一线关怀有温度资金重点向救援最前沿倾斜,用于慰问日夜奋战在河道巡查、溃坝封堵、群众转移等高风险岗位的基层党员突击队员、村干部和志愿群众。尤其对连续作战超48小时、负伤仍坚守岗位的典型人物予以重点关注,通过组织走访送达《致防汛一线勇士的慰问信》及急需物资,强化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双驱动。二是纾困帮扶有精度建立“受灾党员群众困难台账”,对房屋倒塌、农作物绝收、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联或伤亡的党员群众,按照“特困户5000元、重灾户3000元”标准实施差异化补助。同步联动民政、卫健部门开通“党费救助绿色通道”,实现补助金24小时直达账户,确保“雪中送炭不延时”。三是阵地修复有力度重点抢修被洪水冲毁的乡镇党校教学点、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村党史馆等党员教育主阵地。采用“应急修缮+功能升级”模式,在恢复基础功能的同时增配防汛应急培训设备,使其转化为灾后重建的“红色充电站”。

二、指示要求明方向,防汛救灾“硬举措”

贯彻总书记“人命关天,生命至上”的指示要求,中央组织部部署四项刚性措施。一是立体化救援体系组建“专家+民兵+社工”三位一体搜救队,运用无人机热成像、生命探测仪等技术手段全覆盖排查失联区域;建立“临时安置点包保责任制”,确保转移群众有热饭、净水、医药、御寒物资、心理疏导“五保障”。要求市县领导分片包干重灾乡镇,现场协调救援力量。二是全链条风险防控构建“预报-预警-预案”闭合机制:水利部门每2小时发布流域洪水预报;通过应急广播、卫星电话实现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对山洪地质灾害点实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特别要求对已出险水库实行“专家驻坝值守”,对城市地下空间执行“暴雨即封闭”制度。三是实战化应急准备市县乡三级严格执行“领导双岗值班+技术骨干备勤”,救援物资按“超历史极值灾情”标准储备。在广西西江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开展跨区域防汛演练,重点检验“断电断网断交通”极端条件下的应急指挥能力。四是靶向性隐患整治开展“重大风险清零行动”:对病险水库采取“降低水位+腾空库容”措施;对城市排涝管网进行“清淤+扩容”改造;对山区公路实行“雨前禁行+动态巡护”。建立隐患整改“红黄蓝”三色督办单制度,限期消除重大风险点。。

三、堡垒先锋冲在前,风雨一线“党旗红”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打赢防汛硬仗的核心力量,重点构建三大作战模块。一是支部筑垒强根基。在防汛指挥部、安置点、险工段建立986个临时党支部,推行“五有”工作法:有党旗、有承诺墙、有责任区、有突击队、有议事会。重点发挥村级党组织“前哨作用”,组织村干部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实行“1对1避险帮扶”,确保转移安置“不落一人”。二是党员攻坚当尖兵。设立“党员责任岗”2.3万余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800余支。开展“三比三看”行动:比隐患排查数量看责任担当、比抢险处置速度看能力作风、比群众转移效果看初心使命。广西钦州党员黄大勇连续潜水作业疏通泄洪通道,甘肃陇南村支书陈小娟用绳索系腰转移23名被困老人,这类典型事迹通过“防汛前线党旗飘”专栏实时宣传。三是党群联动聚合力。创新“党员中心户+网格”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履行灾情速报、互助转移、物资分发等职责。在安置点开展“党群连心五个一”活动(同吃一锅饭、同开一次恳谈会、同建一个临时家、同唱一首红歌、同绘重建蓝图),将救灾现场转化为凝聚民心的实践课堂。

中央专项党费的下拨,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温暖注脚,是组织部门担当作为的具体体现。它必将极大鼓舞灾区干部群众斗志,凝聚起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交口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部署要求,时刻保持警惕,立足本地防汛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实际行动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甘肃、广西等受灾地区定能早日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郭涛)

[责任编辑:王颜兴]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