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深刻把握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的要求

2025-06-25 10:03:32    来源:中共灵石县委组织部    访问: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年是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的重要年份,我们既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也要制定好“十五五”规划,充分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为制定实施好五年规划指明方向。

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30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一重要论断,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揭示了五年规划的战略性地位和独特价值。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但像我国这样能够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并取得巨大成功,则极为罕见,体现出独特政治优势,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被赞誉为“建立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有魄力的规划体制”。

五年规划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路径。

理论引领规划,规划指导实践,规划是理论到实践的重要环节。党的创新理论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指引规划制定实施有效指导实践。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指引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的科学指南。这一重要思想包含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充分保证五年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五年规划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中持续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等方面攻克一个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贯穿始终。制定实施五年规划,能够有效实现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并通过系统高效的组织动员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谋好大事、办成大事。在制定中,科学谋划重大举措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最大共识;在落实中,建立以五年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把全国总目标按照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全国一盘棋。五年规划既提出一个时期内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又在主题主线、思路布局、政策举措、指标项目等方面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接力落实长远目标。正是通过一个个五年规划分步实施、滚动落实,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扎实推进,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体现了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向加强宏观性战略性指导,要求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政府调控更加科学有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郭涛)

[责任编辑:王颜兴]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