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退伍不褪色 忠诚守初心——记退伍军人、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联合支部书记周仲西

2025-07-23 16:13:23    来源:基层网    访问:    

在湖南娄底市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有一位退伍军人始终如一,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壮丽的人生篇章,他就是退伍军人、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联合支部书记周仲西。

1978年12月的那个冬天,19岁的周仲西,怀着憧憬和向往报名参了军,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告别了熟悉的家园,圆了那梦寐以求的军人梦。

1979年2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他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3年5月,因他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负伤,退役后被分配到一家军工企业——湖南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他从一名火工装配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1992年起担任公司工会办主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公司办主任、公司党群部副部长兼党群支部书记、公司总师办副主任兼科技支部书记。2013年8月,周仲西响应公司内退政策,决定腾出中层岗位办理了内退。

2014年1月,他从向红公司内退受聘到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担任院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继续发挥余热。2年后,他根据新化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求,组建成立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联合支部,并连续3届当选支部书记。

领导眼中的“好员工”

“党建工作,没有谁做得比我们周书记更扎实。无论哪项工作,都必须贯彻落实到位!”老院长、老党员张光仁说道。

“我在公立医院干了几十年,也曾当过几家公立医院的一把手,像我们周书记这么勤恳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真是少见,不愧是当兵的人!”这是男二病室科主任、老党员刘丰万说。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从2017年起担任新化怡康精神病医院联合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起,在全新的“战场”上再次干出模样,成为人们口中的“党建标杆”。

在妻子的眼里,周仲西算不上一位非常称职的好丈夫。因为只要他一忙起来,即便是休探亲假有时也是连家都顾不上回。为此,同事们都与老周开玩笑“你是以单位为家啊”。周仲西却说,“工作总需要人来做,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

然而,在每一位领导心中,周仲西绝对是一位脚踏实地、永远把单位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奋负责的好员工、得力干将。

16204527403534158_75.jpg

这些年,他紧紧围绕医疗经营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医疗业务的“火”烧到哪里,党建工作的“柴”就添到哪里。全面推进“一切工作到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警示教育等100多次,为62人次党员集体过党员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活动15次,发展党员2人,转正1人,有8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参加了上级党组织的培训,谈心谈话走访513人次,举办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17次,开展文体活动25次,展现了支部党建工作的腾腾活力,取得了医院非改营、环评许可、排污许可、放射诊疗许可、编制床位由120张提高到220张,在民营医院经济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于律己,时刻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德、能、勤、绩、廉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单位多次获评“先进个人”、“最佳突出贡献奖”、“新化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所负责的党建、工会工作,也获得“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化县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新化县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娄底市模职工之家”等殊荣。

而这些荣誉,正是周仲西同志几十年来认真工作和细心积累,将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他总是亲切的给予年轻同事们长者的经验和最中肯的建议,让每一位同事都深切的感受到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退伍老兵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响亮的豪言,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责任”。

同事心中的“老大哥”

“这一辈子,我都会记着周书记对我家的恩情!”同事张小华动情的说。原来2020年张小华的父亲突发疾病时,是周仲西赶紧派车在最佳黄金抢救时间内送到娄底中心医院而得到了有效救治。而对于这位老大哥,同事张小华自然是感激不尽。

16215602927624368_75.jpg

同事之间,周仲西更是一位能够以诚相待、以心相交的知心朋友。彼此间团结友爱,并且“热爱麻烦”!无论谁遇上了棘手的难题、令人头疼的麻烦事或者是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老周不怕,跑前跑后出面协调,巧妙沟通,帮助解决各种大小问题。同事们都说,老周就是这么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在采访中,女病室护士长李丽萍给我们讲述了周书记真心为员工办实事的一个故事。那是2020年1月13日零晨1点钟,我们女病室当班护工康某突发疾病不醒人事,护士立即拨打了周书记的手机,周书记接到电话后直奔女病室护士办公室。他一边通知值班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和心肺复苏,一边拨打“120”急救和拍照、录视频。经过40多分钟全力救治,最终没能把这名护工的生命挽救回来。零晨4点钟,其家属纷纷来到医院又哭又闹。周书记热心接待,不耐其烦的给他们做政策解释工作。第二天清早,又给他们买早餐,到了上班时间,周书记先是向县工伤部门口头报告,整理相关证据、帮助填写工伤认定相关表格,协助县工伤部门现场调查取证、提供当班照片、视频、监控录相、证明材料、排班表、劳动合同等,还驻车100多公里陪同家属到老家调取户籍资料等。中午他顾不上吃中饭,把申报资料整理成册,于下午4点交到了审验窗口,当工作人员审阅完资料后,竖起大拇指,夸赞“周书记为民办事效率快,很专业!”接着,他又马不停蹄赶回医院,推心置腹做家属尽快把尸体转移的工作。由于周书记工作做得有情有理有细,当天晚上10点家属将尸体运回了老家。第二天,周书记代表医院专程到其老家吊唁、送花圈。二个月后,当家属如数收到工伤部门打来的工亡赔偿金时,全家人眼泪簌簌而下,这份泪水,承载着家属对已去亲人太多的思念,更是对“老大哥”周书记办事用心用情用力的深深感动。

业余写稿有两把“好刷子”

周仲西写新闻报道曾多次在军队报刊上发表文章。回到地方后,他每天坚持阅读《湖南日报》《中国劳动报》《湖南工人报》等报刊,业余写稿成了他的一大爱好,慢慢地时常有新闻稿件或文学作品在《湖南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湖南工人日报》《中国军工报》《娄底日报》上发表。

他写稿被人称为“拼命三郎”,这话一点不假。一位在向红宣传部门工作多年的老领导告诉记者:“老周写稿是个连命都不顾的人”。那是2008年10月10日,老周采写一篇2000多字的通讯——《“向红”有个研发迷》,稿子完成后,中午他搭车20多公里送稿到《湖南日报》驻岳阳记者站李光华站长审稿,李站长粗看了一下,觉得稿子内容很好,但细节挖掘不够,并约好2天后补充好材料再送过来。第二天,他的伤口旧病复发,但他置之度外,拿着采访本深入制药车间、装配车间、研发中心、机修车间了解主人公研发的一些军、民品科研成果及潜心研制新型环保起爆药剂──硝酸肼镍起爆药等具体情况。晚上发高烧39度, 他在办公室一边打吊瓶,一边重新写稿到零晨4点多才回家休息,第二天清早把完成后的定稿送到李站长手上。一个星期后,《“向红”有个研发迷》在2008年10月16日《湖南日报》B1版上发表了,并引起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到新化怡康医院10多年来,他每年以“怡康”为背景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稿件30多篇,为推进怡康医院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耕耘就有收获。周仲西业余写稿40多年来,先后在《湖南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军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工人报》、《娄底日报》等100多家报刊发表通讯报道稿件1450余篇,共140万余字,有20余篇新闻报道获奖,有4篇录入著书。

朋友圈里最孝顺的“好儿子”

“我来到单位有10多年了,看着周书记带着母亲也有10多年了,我见过很多孝子,但像老周这样的孝子,我还真没见过!”安全科长杨亲吾说。

……对于大家口中的老周,真是有口皆碑。

“你看你看,前面那位白发大叔还牵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个儿子真孝顺,老奶奶真幸福!”不知道是谁在说了一句。让晚饭后在资江风光带散步的人们都停下了脚步转头回眸,看着这一对母子,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更有拍摄爱好者把这温暖和谐的画面记录下来了。

16223801067356206_75.jpg

年逾90高龄的老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在老母亲的记忆里,好多人已经记不起来也认不得了。唯有这个儿子,是最让老母亲惦记的。有时候,因为工作加班晚点回来,老母亲就会伫立在门口,朝着儿子下班回来的方向望着,盼着儿子下班回来。而年近70岁的周仲西则是每天晚饭后,都会用轮椅推着老母亲,与同事们一起去附近的风光带、向东街、北塔公园等地方去散散步,带老母亲走出去看看新鲜事物、吸收新鲜空气。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周仲西,在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细心的为母亲做营养可口的饭菜,母亲喜欢吃鱼,他就经常买一些少刺的如黄骨鱼、桂鱼之类的,帮母亲把鱼刺剔除。如是吃鸡肉排骨等,就要把肉一块块的撕好给老母亲吃。老母亲因老年痴呆有时会耍点小性子,不吃饭时,周仲西则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哄着喂给母亲吃。夏季坚持每天给老母亲洗澡擦身子,天天换衣服。冬季坚持每天打好热水给老母亲泡脚、修剪手指甲、脚指甲......

正如周仲西对笔者说的:子欲孝而亲尚待,就是我们做儿女们的最大福气,下班回家进门能够喊一声妈妈,无论多大,我都会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是最幸福的。

“周书记,无论是生活中、工作上,做人、做事,永远都是我们的榜样!是他,用他温暖的言行、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向上、向善!”办公室司机小刘感慨的说。

欢喜做事,事劳而不觉其累。良友伴行,路遥而不觉其远。

周仲西同志,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岗位上,如同一朵绚烂的烟花,绽放着炫目的光彩!其勤奋敬业的工作风格、和善平实的为人态度、公私分明的立场、对待同事如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家人贴心又充满爱心,他的言行,时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人,更是大家心中的楷模。

“前行的路虽然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只要保持当兵人的勇气、敢于尝试、保持热情、持续学习、保持团结,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发光发热,成就非凡,步履不停。” 这是周书记在采访结束时如是说。

供稿 |彭剑峰 谢海燕 刘玲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