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鲁东大学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芝罘区楚祥社区开展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学院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准化课业辅导与特色化课程设计,为社区儿童打造了集知识巩固、能力提升与理念培育于一体的暑期成长平台,彰显了“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温情陪伴,助力学业稳步提升
志愿者团队以耐心与爱心推进课业辅导,采用“一对二陪伴+小组活动”模式,兼顾针对性指导与合作意识培养,实现“个体提升”与“集体成长”。
针对不同年龄段分层设计:低年级通过趣味互动巩固基础、培养习惯;高年级用“例题精讲—错题复盘—拓展练习”攻克重难点。志愿者秉持“鼓励式教育”,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建立自信,获家长认可,以专业与温情搭建知识桥梁,践行育人初心。
特色课程赋能,拓宽成长视野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时代主题,设计环保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垃圾分类到碳达峰行动”为核心,通过“认知—实践—升华”三阶模式,融合知识传递与理念培育。
课堂上,志愿者结合本地河流污染案例引导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组织“身边环境问题”讨论并结合全球变暖建立宏观认知;通过“四分法”讲解、“垃圾回家”游戏教垃圾分类,借科普让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
课程尾声,孩子们分享“环保行动计划”,展现认知转行动的自觉。此课程丰富了暑期生活,播下绿色理念种子,是学院“专业优势”转“育人实效”的生动实践。
匠心传承,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中还特别设置了非遗扎染教学环节,志愿者们化身传统文化传播者,向孩子们介绍扎染的历史渊源与独特工艺。课堂上,志愿者先展示精美扎染作品,讲解“扎、染、拆”的基本步骤,再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用皮筋、夹子等工具在白布上创作图案,浸入染料体验色彩变化的奇妙。
当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扎染作品完成时,孩子们既兴奋又自豪。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手工创作的乐趣,更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埋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是活动在知识传授之外,对文化育人的有益探索。
此次“七彩假期”活动中,鲁东大学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以精准化服务架构、温情化课业辅导与特色化课程设计,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鲜活样本。志愿者们在传递知识与理念的同时,也以青春力量诠释了责任担当,真正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的双向奔赴,让这个夏天因教育的温度与公益的力量而更加璀璨。(通讯员 焉维维 杨锦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