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于细微处融五育智慧 以评价促个性成长 ——宜宾七中举办五育并举个性化发展评价实践经验交流会

2025-09-05 18:01:5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8月29日,宜宾七中文安楼会议室举行四川省教科所立项课题《五育并举下促进初中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策略研究》经验交流会。会议由副校长曾庆荣主持,三个学科教师代表在会上作经验分享,全校教师参会。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实践案例与方法论,推动课题研究在各年级、各学科的深度落地。

会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张芝以《于细微处见五育:道法教师的评价观》为主题,分享了日常教学中“轻量级”评价工具的创新应用。她提出以“一张嘴、一支笔、一颗心”为核心的评价路径:课堂中通过分类记录“随口一夸”,将学生的价值观表达、逻辑思维、课堂状态等表现对应“五育”维度归档;作业批改时跳出“√×”符号,用“态度端正,做题痕迹明显”“思维导图色彩和谐”等评语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渗透;师生交流中则关注运动会表现、乐器学习、班级服务等“非成绩闪光点”,让评价从“印象打分”转向“证据化成长记录”。这些贴近教学实际的方法,为基础学科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

化学教研组曾燕老师聚焦学科特色,展示了五育融合的“化学评价工具箱”。她以实验教学为载体,设计“安全先锋”“实验室卫士”等荣誉称号强化科学责任感(德),通过“分层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验证实验发现问题(如用菊花做指示剂未变色的创新尝试),推动思维进阶(智);同时引入“实验体能记录表”监测耐力与协作力(体),借助“分子结构秀”“晶体艺术装置”等项目将科学与美学结合(美),最终通过“社区水质检测”“家庭节能方案设计”等真实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劳)。一个个案例生动呈现了理科教学中五育评价的场景化实施路径。

地理教师刘炼梅则从评价体系改革的角度,剖析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结构性失衡,并提出以“项目式任务”为载体的解决思路。她强调评价需从“筛子”变为“梯子”,通过“成长档案袋”收录学生的思维导图、模型作品、反思日志,用“五育雷达图”直观呈现个性化成长轨迹。在“北京资源型缺水城市”探究项目中,她以沉默学生小明的数据收集贡献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小组互评发现其责任感(德)与数据分析能力(智);在“江南水乡手绘地图”作业中,通过美育与劳育的双重评价,挖掘“文艺少女”小莉的跨学科潜力。刘老师提出的“发展性、融合性、个性化、主体多元”四原则,为全校教师提供了评价设计的方法论框架。

曾庆荣在总结中指出,三位教师的实践表明,五育并举的评价改革无需依赖复杂体系,而应植根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道法课的一句评语、化学实验的一次创新,还是地理探究的一份报告,都能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点。

目前,宜宾七中已初步形成“学科特色+通用工具”的课题推进模式,备课组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评价案例,下一步将通过校本培训、跨学科研讨等形式,推动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家校协同中的全面渗透,让“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教育自觉。

此次交流会不仅展现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更凝聚了全校教师对“评价即育人”理念的共识,为课题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徐桂平)

[责任编辑:雷茂]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