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科技支农帮扶团于2025年7月20日深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崔河村,以“走访+记录+学习”的形式,对话当地多名科技种田大户,实现实地探访现代农业科技在田间地头的应用成果,解锁乡村振兴背后的“科技密码”。
“大家看,这一片水稻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靠‘智慧’管理,比传统的种植模式省了一半的人力!”在该村的种田大户朱健康的稻田边,实践队员围坐成圈,认真聆听他分享科技种田的经验。从最初的手动耕作到如今的智能化管理,他的种植模式在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升级”
为了让队员直观感受科技赋能的力量,朱农户现场展示了“全套智慧农业装备”:通过遥控器控制无人飞机播散化肥。该无人机搭载了智能定量播撒系统,可通过地面终端预设飞行航线、播散量和高度。作业时,无人机按照设定参数低空飞行,将化肥均匀抛撒在田地里,播撒幅宽可达5-8米,每亩地的化肥用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传统的人工撒肥易出现“重施、漏施”问题,不仅浪费化肥,还可能影响作物生长。无人机精准播撒能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长势按需分配,既节省农资成本,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除了无人机之外,该村庄还有专门的农作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为了进一步夯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从年初开始,淮安市财政部联合人保财险、银保监等部门,多方协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农作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为水稻种植大户免费安装系统,助力科学高效田管。该套农作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是给农作物安装了“千里眼”和“听诊器”,实时进行监测,最大程度防患于未然,真正实现农业的“四情”的监测预警智能化,为农业生产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丰产丰收。
此次走访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小队成员收获了很多关于科技助农的实用经验,政府的政策扶持于种田大户对于科技工具的使用、实践探索形成了强大合力,让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高精尖”技术在乡村落地生根。当地不断深化合作模式的行为,将会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使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加入科技种植的队伍,一幅“科技兴农、农民增收”的美好的图景正在当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