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青春田园”乡村美育志愿服务队再度启程,深入雅安市石棉县等地,将“田间艺术课堂”、“红色校史宣讲”与“数字美育资源”有机融合,为乡村少年儿童铺就一条浸润艺术、传承红色、厚植乡情的成长之路。这支连续三年扎根乡土、累计组织80余名学子投身实践的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美润心、以文化人、强农兴农”的青春誓言。
薪火红色传,信念故事筑
团队深挖川农大119年红色底蕴,线上打造"口述历史"故事会与可视化微课,线下开展"红选田园新人课堂",以"校史故事+精神解读+青年感悟"模式传递"川农大精神"。服务队充分发挥高校红色校史资源与地方红色文化优势,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红色故事会”和“校史小课堂”。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学校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奋斗故事,将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叙事中。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里,感受红色基因的力量,初步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让红色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巧手汇童心,美育润乡野
聚焦乡村美育资源短缺痛点,团队创新构建"艺术启蒙+红色美育+非遗传承"课程体系。活动注重实践与体验,专门设置了趣味手工和创意绘画环节。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亲手采集植物叶片和花朵,学习制作植物标本,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多样性。在绘画课堂上,孩子们天马行空,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美丽家乡、未来的科幻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美育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乡情浸润心,田野欢歌笑
除了室内活动,服务队还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设计了多个融合地方特色和田园趣味的集体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奔跑、协作,不仅放松了身心、增强了体魄,更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眼神越来越亮,美育唤醒心灵的力量远超想象。"志愿者黎思含见证着孩子们破茧成蝶的瞬间。这些活动紧密联系乡村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体验快乐,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厚植于心。
熔炉淬青春,担当砺初心
双坪沃土亦是青年淬炼熔炉。团队深挖川农大119年红色底蕴,线上打造"口述历史"故事会与可视化微课,线下开展"红选田园新人课堂",以"校史故事+精神解读+青年感悟"模式传递"川农大精神"。在活化乡土文化(如演绎原创文艺作品)的同时,80余名学子淬炼出扎根乡村的韧劲与服务基层的担当,将青春汗水转化为振兴乡村的澎湃动能。
以艺术滋养心灵,用乡情点亮童心,凭信仰砥砺担当。四川农业大学“青春田园”团队将持续深耕乡野,深化“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美育桥梁建设,将乡土情怀教育融入美育实践血脉,为乡村儿童铺就自信成长之路,为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不息的青春动能。(作者:李尹嘉、肖玉婷、陈睿瑶 审核:岳俊岐 来源: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