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合肥工业大学“红承e脉•徽映城乡”团队走进许村与宁国路社区,谱写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的新篇章

2025-07-25 16:39:5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2025年7月5日至11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红承e脉•徽映城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与合肥市宁国路社区,围绕非遗文化调研与红色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采访非遗传承人、设计沉浸式儿童教育活动等方式,深入挖掘徽文化根脉,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红色基因与廉洁典型融入社区育人之中,力求以青春之力,让非遗发声,让红色有形。

第一站:走进徽州许村,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刀灯”和省级非遗项目“端午锦”,展开深度调研。许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不仅保有完好的古建筑群落,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深入村落,探寻千年非遗背后的历史脉络

在村书记杨永辉和大刀灯非遗传承人许烈宏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许村祠堂参观,近距离欣赏陈列着的大刀灯,大刀灯是为纪念许村的先祖许远而诞生的,长约两丈,挥舞时必须配以鼓声和小刀灯,场面宏大,来展现许远率部下奋勇杀敌的模样,表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之后成员前往传承人许烈宏家中了解大刀灯历史渊源并学习大刀灯制作。

图1:团队成员在省级传承人许烈宏家中学习制作大刀灯

团队特别采访了大刀灯非遗传承人许东林与许烈宏。他们不仅详细介绍了大刀灯的起源与发展,还现场演示了部分动作要领,并展示了历年来的表演道具。许烈宏感慨道:“大刀灯不仅是民间技艺,更是我们许村人的精神象征。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并传承这门艺术。”

图2:传承人许东林和团队成员一起舞动大刀灯

在端午锦非遗传承人吴木兰家中, 团队观摩了端午锦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以草编、纸绳、五彩布条为材料,在端午节前后姥姥送给外孙的民俗装饰,寓意“五毒不侵、百邪远离”。

图3:端午锦传承人吴木兰向团队成员讲述端午锦寓意

参观德政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安徽省徽学会理事许琦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前去参观大邦伯祠,这是红军北上抗日时先遣队的军部,也是皖南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大邦伯祠,经历炮火的洗礼,穿过历史的厚重,矗立在许村村子里,像一位土生土长的徽州本地人,智慧、低调,无声地讲述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

图4:许琦老师在许村德政教育基地向团队介绍皖南特委扩大会议历史

第二站:走进宁国路社区,让红色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团队前往合肥市包河区宁国路社区,结合前期非遗调研成果与红色文化元素,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儿童红色教育活动,助力社区少儿德育建设。

红色课堂开讲:徽州记忆与党史传承共融

在社区少年活动中心,实践团队通过图片展览、视频播放与互动讲述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大刀灯的来历与精神传承”“许村与红军的红色记忆”等主题教育课程。小朋友们通过聆听、提问与交流,认识到“大刀灯”不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承载着家国情怀与人民智慧。特别是在介绍皖南特委扩大会议的课程中,团队结合徽州地理环境与革命活动路线,通过情景再现与小游戏,带领学生们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图5:团队成员为社区孩子们上红色思政课

非遗课堂:用童心折纸红星、绘梦许村大刀

为激发孩子们的动手与创造能力,团队组织了四场主题手工活动:非遗大刀制作、折纸红星、画许村风景和制作风铃。

在折纸红星环节,队员们一边引导孩子们完成五角星的折叠技巧,一边讲述红军精神的象征意义。一个个鲜红的小星星在孩子们手中升起,象征着信仰的火种代代相传。在“画我眼中的许村”活动中,孩子们在指导下用水彩描绘出了大刀灯表演、端午锦悬挂、徽派古民居等许村风貌。有的小朋友说:“虽然我没去过许村,但现在我好像已经‘走’进去了!”风铃手作环节则将非遗元素与创意美育相结合。风铃随风轻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文化桥梁。

大刀灯的制作教学让非遗文化走出许村,在城市中活态传承,正如团队初衷那样“徽映城乡”。

图6:团队成员教学大刀灯制作

教育共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此次活动得到了宁国路社区及家长们的高度评价。社区党委书记表示:“合工大的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助力社区育人工作,既传播了非遗文化,又让红色精神得到传承。”

图8:孩子们和团队成员展示非遗作品和手工成果

青春非遗同接力,红色基因共传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红承e脉•徽映城乡”社会实践,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学子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与社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文化素养,更在一次次的对话与互动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厚重与红色精神的感召。这是一场关于历史、文化与传承的双向奔赴;这也是一段青年与时代的心灵对话。红色与非遗在新的语境中交织,城乡之间在青年的桥梁下融合。一条青春之脉,正红承不息,徽映城乡。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