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通杰 通讯员刘长益
石榴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蓼水河上游,因古时村中心区域有一丘大田形似石榴而得名,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0亩,水田面积1351亩,辖16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459户,2019人,现有党员50名。
图为石榴村双季稻示范基地
十年前,石榴村被评为湖南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9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外流,荒芜土地800余亩,杂草丛生,本该璀璨夺目的石榴村成了一颗“老”石榴,乡村建设空心化、空巢化、农业生产率持续下降、集体土地利用受限、村集体收入微薄、党支部凝聚力差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十年后,该村先后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洞口县供销合作社“两个到户”工作示范点石榴村供销合作社公示牌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石榴村是怎样破茧成蝶发生巨变的呢?记者在调查中获悉,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促经济发展,为引领村级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支部引领,挥好“指挥棒”,群众基础稳。一是引才聚才,建好支部堡垒,奠定组织基础。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14年,在镇党委的感召下,在外创业成功小有名气的尹邦忠毅然返乡当起了村干部。经济能人的回归,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信心顿时足起来,石榴村村民一致看好。新的村党支部全面推行“五化”建设,注重政治学习、组织生活、财务管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农家书屋、互联网等平台带动党员群众学习各类惠民政策和实用生产技术,邀请农业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种植技术。二是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文章,明确发展思路。石榴村土地平整,水利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农业基础得天独厚,但因无人组织,良田或被抛荒,或被改种单季稻,农民增收缓慢。做好土地的文章是石榴村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石榴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由合作社将土地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经营,就此大胆提出了“村支委联建、产业连片、项目连抓”的发展思路。三是“三顾茅庐”,抓好思路宣讲,破解异议难题。选好了适合石榴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就要统一村民思想。为了转变村民认识,石榴村党支部先后在16个村民小组召开16晚村民小组院落会,发动党员群众出谋划策积极创业。村支“两委”、党员干部、觉悟高的群众也三番五次组队上门向有异议的村民宣传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政策、合作社前景、优势条件,调动村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村民认同度、支持度显著提高。
图为石榴村美丽的狮子山生态农庄
生财有道,念好“致富经”,群众增收快。一业兴,百业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方向明确了,关键是要理清思路,创新模式,首先,因势利导,抓好土地流转。产业化的前提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的产出难以成熟产业。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石榴村先后在本村及周边村流转土地2700余亩,为双季稻产业规模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模式,抓好合作入股。2014年,4名党员干部牵头成立“金穗种植合作社”,采用“村委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石榴村双季稻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以自愿的形式在合作社参股或就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继而成立“明友农机合作社”,先后投资468万购买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烘干机15台,农业生产从犁田插秧到收割烘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建立了产、供、销服务一条龙体系。其次,双向增收,抓好合作共赢。石榴村流转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田间管理,按400元每亩的流转费用支付给农户;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邀请农户为合作社工作,根据劳动强度按120元/天或15元/小时的工资计算,每月5日按时发放,水稻、柑橘等产业规模化的生产需要劳动力,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需要解决,还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减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现象发生,且就业人员年工资最高达3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既得租金又领薪金,实现了多赢。
图为在建中的石榴村狮子山文化长廊
拓宽渠道,打好“组合拳”,集体经济强。一是管理有度,抓实运营机制。村支“两委”为合作社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助力合作社向好发展,合作社按每亩30元的管理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为村集体创收5.4万元。2019年省级扶贫资金拨款50万元,经过广泛商议,村民同意将该笔专项资金投到合作社,2019年分红6.5万。二是趁热打铁,抓好经验推广。鉴于水稻合作社的成功创收,按照“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支“两委”又组织成立了油菜、雪峰蜜桔等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地形成产业基地,场地租赁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石榴村光伏发电每年创收4.5万元;投资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谷物储存仓租金收入1.18万元。三是扶持有招,抓好招商增收。2019年,石榴村党支部为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建好后续扶持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在易地搬迁点创办了石榴村凯创电子扶贫车间,现有就业工人50余人,实质性地解决了易地搬迁户就业的问题,就业人员年工资最高达3万元,场地租赁每年也为村经济增收1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2019年石榴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58万元。
图为石榴村荣誉墙
综上所述,石榴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如下经
验与启示——
第一,建好一个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是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要看村干部。要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发挥“头雁”作用。要培养一批见识广、有想法、思路新、能干事、干大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干部素养、提升政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图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奖牌
第二,选好一条致富路,找准发展路径是重点。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不能邯郸学步、囫囵吞枣。一条好思路,能带动一方百姓。石榴村就是看准了土地平整、水利完好,找准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共赢、千亩双季稻主导产业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稳定增收。
图为石榴村服务中心
第三,织好一张“关系网”,密切服务群众是关键。“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密切服务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出发点。要与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为群众“算好账”、“谋好利”,群众才会“买你的账”、“认你的理”,乡村振兴才能走得稳、走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