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上,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铭记初心使命,传承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民族危亡之际,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抗日战争时期,广大英雄儿女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这份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从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奉献百色大山”,到张桂梅“燃灯办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夯实起坚定的爱国根基,让爱国情怀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淬炼斗争精神,锻造精神脊梁。抗战时期,面对强大的日军,我们党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以“小米加步枪”战胜强敌。这种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新挑战,党员干部需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同时,要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如杨靖宇将军在绝境中坚守,马本斋母亲白文冠为不拖累儿子绝食牺牲。在大是大非面前,党员干部要立场坚定,坚决抵制歪曲历史、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历史的捍卫者。
汇聚团结伟力,昂扬奋斗姿态。“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抗战胜利充分证明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凝聚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从埃德加・斯诺拍摄的延安军民同垦荒地,到石少华镜头中“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照顾伤员,这些画面展现了军民鱼水深情。新时代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练好“脚下功夫”,善于发动群众,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此外,还要重温抗战时期热血奋进的记忆,如云南儿女开凿“抗战生命线”、南泥湾战士垦荒等,汲取奋斗力量,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