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守根脉续文脉纳新脉 绽文化新光彩

2025-08-27 11:47:4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8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主流媒体启播活动在北京举行。该纪录片通过讲述习主席心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故事,向国际受众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习主席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厚文化根基,生动诠释“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价值理念。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党员干部要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挖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厚植根脉,深入挖掘文化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这里孕育了管子、老子、庄子等开宗立派的哲学大师,涌现出“三曹”、张孝祥、朱熹等名垂千古的文化名人,更有陈独秀等引领时代浪潮的先进代表,群星璀璨,辉映汗青;大别山革命红旗挥动、皖东抗日烽火连绵、渡江战役号角嘹亮,红色基因深深铭刻于这片热土;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墨子号、祖冲之号、人造太阳等国之重器问鼎世界,新能源汽车、超薄玻璃等创新成果领跑全球,不断续写着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文化篇章......我们要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开掘力量与智慧,从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深入实践中感悟时代精神,从江淮大地的美好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切实做好文化挖掘的大文章。

赓续文脉,织密传承保护网络。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和生命力。这种无形的传承力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依托。安徽是中华文化连续发展的重要见证:繁昌人字洞遗址欧亚大陆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含山凌家滩遗址或将把中华文明史再提前300到500年,淮河文化奔流不息、徽州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从未间断。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安徽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和优势,更是自信与底气。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加快构建分类科学、保护有力、传承合理、管理有效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和管理资源整合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织紧文化传承保护之网。

融合新脉,激活文化发展动能。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文化最好的礼敬,就是创造新的文化。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最宝贵的财富,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这些文明瑰宝,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我们应立足江淮区域特色,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积极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蒙城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马瑞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