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让抗战精神成为跨越山海的精神路标

2025-08-25 10:43:31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站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那枚带着弹痕的八路军臂章总让人驻足——布料早已褪色,边缘被岁月磨出毛边,但“八路军”三个字的针脚依旧扎实。这枚臂章背后,是平型关大捷时战士们攥紧的步枪,是南泥湾开荒时锄头落下的弧度,是地道战里油灯映亮的坚毅眼神。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它是流动的精神血脉,正以穿透时空的力量,照亮当下的奋斗征程。

这种精神里,有“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能校准奋斗的方向。抗战时,河北农民邓玉芬把五个儿子送上前线,自己扛着锄头支援根据地;如今,敦煌研究院的年轻学者沿着樊锦诗的足迹,在戈壁滩上守护壁画,一守就是十年。他们的选择里藏着同一种逻辑:不是盯着“显绩”做加法,而是朝着“大义”做乘法。反观当下,有的地方搞乡村振兴只盯着“网红打卡点”,有的单位抓创新只算“论文数量账”,本质上都是丢了心向一处的笃定。抗战时期的“同心”,是军民共饮一碗粥、同守一块阵地;今天的“同心”,该是把“群众需要”当坐标,把“长远发展”当靶心,让每一份努力都锚定实在的价值。

这种精神里,有“愈艰难愈向前”的韧劲,能破解攻坚的困局。平型关的悬崖峭壁上,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冲锋路;如今,川藏铁路的建设者在横断山脉的隧道里,用毫米级精度应对岩爆险情。有人说现在的困难“没有枪林弹雨”,可脱贫攻坚时,驻村书记在大山里踏破几十双鞋;科技攻关中,航天人在实验室里熬过数千个通宵——这些“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缺的从来不是挑战,缺的是“啃硬骨头”的闯劲。抗战时“小米加步枪”能打胜仗,靠的不是装备,是“不认输”的劲头;今天闯改革深水区、啃发展硬骨头,同样得有“逢山开路”的勇毅,把“不可能”变成“试试看”,把“难上天”变成“踩脚下”。

这种精神里,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能凝聚前行的合力。当年,山西妇女救国会的姐妹们缝棉衣到深夜,把“自家的布票”让给伤员;如今,郑州暴雨时,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往积水里送物资,退休教师敞开家门收留陌生人。这些瞬间里藏着共同的底色:不是“各扫门前雪”的冷漠,是“互为摆渡人”的温暖。现在常说“凝聚力”,抗战时的凝聚力是“最后一粒米做军粮”,今天的凝聚力,或许是社区里帮老人代缴水电费的举手之劳,是企业把岗位留给困难家庭的主动担当,是每个人把“小我”放进“大我”的自觉。

展厅里的臂章静静躺着,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上面,那些模糊的针脚忽然清晰起来——那是精神的纹路,也是前行的路标。不必说“要像抗战时一样奋斗”,因为奋斗本身就是传承:把“赤诚”融在为民办事的细节里,把“韧劲”用在攻坚克难的实处,把“格局”落在举手投足的善意中,抗战精神就不会是历史的回声,而是当下的足音。(中共佳县县委组织部  栗托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