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从东阳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 韦太艺术馆在浙江东阳开馆

2025-11-03 17:12:2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一位世界艺术大师、旅美半生、心系故土的东阳之子——韦太,其艺术馆于金秋十月在浙江省东阳市正式开馆。

忙碌了数月后的馆长戚山鹰,在开馆之日的微信朋友圈发送了这么一段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浙江警察学院原党委书记蒋珍明,中国非遗协会副会长、浙江非遗协会会长、浙江省文旅厅原副厅长叶菁,金华市人大原副主任周剑敏,杭州市公安局副巡视员、原出入境管理局局长王进;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院长郭培建,浙江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博士柏建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原副总经理陈宏伟,中国世界行浙江艺术中心主席叶岚,人物画家原缙云文联主席夏伟革教授,摄影师敢那,书画名家夏有祥等领导和朋友从杭州和金华赶来祝贺。东阳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包周平主持开幕式,东阳文广旅体局局长葛伟英和叶菁会长发表讲话,东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徐育阳宣布开馆。代表韦太先生,也从内心由衷感谢大家了。

17130047531157668_83.jpg

走进位于著名的东阳卢宅景区内的韦太艺术馆开馆,100余件作品沿展线铺陈,本次展览作品涵盖水墨画、抽象画、素描、色彩作品及时装设计系列等多个品类,每一件都诉说着他“扎根传统、融合中西”的艺术追求。

1963年,15岁的韦太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与后来声名显赫的夏葆元、魏景山、陈逸飞等画家同窗求学,共赴艺术之路。

后来的韦太,在国际画坛深耕数十载,却始终将“东阳”刻于心底的艺术家。

如今,他是——美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美国肖像画协会会员、美国西部艺术家协会26位成员中唯一的华人、《国际艺术家杂志》授予的“世界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被世界多家知名博物馆收藏。但他说:“我的艺术之根在中国,而我生命的根,在东阳。”

韦太的绘画作品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他以中国传统纸本为载体,将西方透明水彩技法融入其中:水墨画保留了中国画 “写意与气韵” 的精髓,却通过西方光影表现手法让画面更富层次感;色彩作品大胆而不失雅致,既有东方审美中的含蓄意境,又兼具西方艺术的明快张力。

17132226565839604_83.jpg

尤为引人注目的群马抽象画,创作过程极具巧思——韦太先以线条勾勒群马轮廓,再叠加中国文字增添文化底蕴,最后用色彩层层渲染,最终呈现出“群马奔腾如色彩瀑布”的动感,观众仿佛能听见马蹄声与色彩碰撞的“乐感”,成为展期预展中观众驻足最多的作品之一。

艺术馆的选址别具匠心,落于卢宅景区的东荷亭书院。“韦太艺术馆”这五个大字有浙江省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书写,“荷风送爽临幽案,亭月衔山照砚池”(荷亭书院主人明朝进士卢格诗句)由浙江省著名书画家夏有祥书写。这不仅是将一个现代艺术空间嵌入历史建筑,更是一次历史文脉与当代创作的精神对接。书院积淀的百年书香墨韵,与韦太先生融汇东西的艺术作品同频共振;卢宅精湛的木雕技艺传统,也仿佛与艺术家家族的雕刻血脉遥相呼应。在此,古韵不再仅是空间的背景,更是与现代艺术共生共鸣的灵魂。

尽管在国际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韦太始终未曾忘记故土。他在前言中写道:“我的艺术之根在中国;于我而言,故土东阳,是我出生地,是人生起步的跑道,是我倾注最多思念的地方。”

这次回乡办展,是他对东阳的深情回报,也是一次艺术与生命的“归根”。

除了绘画,展览还首次系统性展出韦太在时装设计领域的成就。作为中国时装设计的先驱者,1983年,他主导设计中国第一支时装设计队的登台服装,设计作品被伊夫·圣罗兰称赞“好极了”,并登上《ELLE》全球封面。1988 年,他的作品登上《世界时装之苑》杂志,占据15个版面介绍其设计理念与作品。此次展出的时装设计手稿,不仅还原了现代时装设计的早期探索历程,其中为国际巨星邬君梅定制的款式设计,更展现出他超前的时尚审美。即便历经30余年,这些设计的线条、配色仍与当下流行趋势不谋而合,吸引不少服装行业从业者专程前来“取经”。

这场落子卢宅的艺术展,既是韦太献给家乡的“艺术答卷”,也是东阳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 “新尝试”。随着更多美育活动、文化讲座的开展,卢宅将不仅是文物保护单位,更将成为东阳文化交流的“新地标”,让艺术之美、传统之韵、滋养更多人的心灵。

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韦太艺术馆,看一位东阳之子,如何用半生时光,将东方文化的根,种进西方艺术的土壤,最终开出一树繁花,落叶归根。东阳卢宅景区·韦太艺术馆,我们不见不散。(记者 贾刚为 戚山鹰 张延宁)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