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新出台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要求,今年9月,内江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专项帮扶指导。在为期一个月的帮扶指导中,帮扶指导组实地检查了全市7处正常生产建设煤矿、2处煤系矿山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120余条。
此次行动旨在系统检验全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成效,提升煤矿灾害治理水平,切实为内江辖区煤矿企业“把脉问诊”,全面覆盖、精准排查隐蔽致灾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
专家出手,提升企业自主防灾能力
为确保帮扶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内江市应急管理局邀请到了地测、通风、采掘等矿山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30人(次),围绕煤矿企业生产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多种隐蔽致灾因素,具体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探测与评估;断层、裂隙和褶曲等地质构造的识别与分析,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的探查与监测,地下含水体、地表水体对矿井的威胁评估,煤层气井、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的普查,以及边坡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展全面排查。
专家现场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内江市各煤矿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内江市应急管理局煤矿科负责人介绍,比如隐蔽致灾报告编制不够细致,未能真实、全面反映矿井风险;普查与治灾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必要的现场物探、钻探等工程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和补充;职工教育培训力度不足,安全意识和防灾技能有待提升;部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工作投入不足,为节省投入缺少工程手段和措施等。
现场反馈检查情况
专家们不仅针对煤矿企业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还对各煤矿已编制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与复核,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提升对隐蔽致灾因素的辨识能力、评估能力和自主排查治理灾害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专业帮扶,筑牢矿山安全防灾基础
对于此次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帮扶指导工作,资中县葫芦寺煤矿矿长李国斌表示,此次专家帮扶指导帮助矿井精准找到了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盲区”,有效提升了矿井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隐蔽灾害风险的能力,为矿井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向好奠定了基础。
此次普查帮扶工作通过专业帮扶,及时消除了一批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了企业对隐蔽致灾因素的认知水平和自主防治能力,为全市煤矿行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内江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发现的问题,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在煤矿领域开展系列强化工作,督促各煤矿企业对照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清单,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和整改措施,确保所有隐患按期整改到位,筑牢煤矿安全生产防线,坚决防范和遏制矿山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