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隆昌市圣灯镇的千亩虾田养殖基地迎来丰收。水面波光粼粼,增氧机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忙着捕捞,一笼笼活蹦乱跳的龙虾随之出水,生机勃勃。这些清晨捕获的鲜虾,经过分拣包装后,将通过冷链物流迅速发往各地市场,力求以最佳品质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捕捞南美白对虾
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圣灯镇政协联系组充分运用“小微协商”机制,精准切中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发展脉搏,通过“协商建言-成果转化” 的闭环模式,实实在在破解产业瓶颈、激发内生动能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圣灯镇政协联系组围绕“打造早虾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主题,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与养殖户代表深入一线调研,开展专题协商,推动各方就“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品牌打造、促农增收”等协商建议达成共识,并促成共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目前,多项协商成果已落地见效:
在科技赋能方面,镇农业服务中心主动对接隆昌市农业农村局,计划争取配备无人机3台、智能水质监测设备6套,并推广pH调节、氨氮去除、藻类控制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虾苗成活率与成虾品质。在用水保障方面,制定并实施《虾塘用水错峰保障实施方案》,创新建立“分时共享+多水源调度”机制。目前,1座提灌站与4公里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已同步启动,建成后将保障1200亩虾塘实现旱涝无忧。在生态治理方面,推广按养殖面积6%–10%配套建设“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过滤坝)的尾水处理模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率100%,筑牢了绿色养殖的生态屏障。
在一系列协商成果的有力推动下,圣灯镇早虾产业正朝着科技化、生态化、规模化方向稳步发展。目前,全镇淡水澳龙养殖总面积约500亩,已吸纳周边100余名农户就近就业,带动30户散户参与养殖,参与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预计圣光村澳龙养殖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外塘成品虾年出塘量可达9万斤,年收益约450万元。其中,村集体每年可按纯利润35%的比例获得分红,年均分红约45万元。项目投产后,还将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可超过3.5万元。与此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面积达660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5万斤,年销售收入达700万元,形成了“双虾并举、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张玺月)